無言不信 作品

第十五章 偷雞不成

陳青兕聽到武敏之說明來意,有些奇怪,他早就不在東宮任職。如在京城,或許還可以理解,現在兩人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洛陽,固然兩地間隔不遠,可真要跑起來,也得要兩三天的路程。

儘管李世民得位不正,但他對於東宮整個系統還是很重視的。

他完善了東宮的運作,整個東宮就是一個小朝廷,詹事府、門下坊、典書坊不就是縮小的三省制度?

在這套完整的體系下,李弘是不缺為他解惑的大臣。

陳青兕是在東宮待過的,東宮太子詹事是張文瓘,門下坊左庶子戴至德,右庶子蕭德昭,皆是飽學之士,不乏輔宰之才。

李弘有他們輔佐,何必特地來這裡求問自己?

陳青兕帶著疑問,但卻很自然的道:“卻不知太子殿下所問何事?”

武敏之道:“便是關於吐蕃之議……”

他並沒有發現自己的老師聽到“吐蕃之議”,眼眸透著莫名之色,繼續道:“吐蕃居於高原,極難攻取。張太子詹事提議應當效仿昔年太宗皇帝破松贊干布之事,給予他們教訓,讓他們知道我天朝上國之威即可換來太平。縱然吐蕃未來可能復叛,屆時破之即可。用盟約,換取十年,哪怕五年太平,亦能讓我中原多五年時間,休養生息。”

“太子亦覺得有理,便同意了太子詹事的提議。”

“但似乎陛下並不認同此議,讓太子殿下有些茫然,不知如何是好。太子殿下知陛下最寵信先生,便派遣我來向先生請教。”

陳青兕問道:“此乃太子之意?”

武敏之怔了怔道:“自然是太子的意思,學生是奉太子命令而來。”

陳青兕也不信這話,但見武敏之並不象說假話,估計宮中那位皇后搞的鬼。

此事看起來只是簡單的請教,可內在還是存著不尋常的態度。

首先李弘性子仁厚,他支持張文瓘的建議並不奇怪。

奇怪的是李弘怎麼會知道李治不滿意的?

這個很關鍵。

不可能是李治親自表態,他是皇帝不假,可他還是李弘的父親,太子的親爹,有義務教育太子,太子在政策上出現了差錯,身為父親跟皇帝的他,理當言傳身教,表明緣由,教導太子改正錯誤。而不是跟對待大臣一樣,駁回,表達不滿。

李治心思難測不假,但他平時還是挺好相處的。從他對武皇后的縱容就可以看出,只要對自己有利,他可以忍受一些小毛病。

太子是大唐的未來,李治不敢給他大權,又怎麼可能不教導?

唯有一種可能,有人將李治的態度告訴了李弘。

這才讓李弘不安,想通過求助,瞭解李治的真實想法。

除了武皇后就無第二人選了。

為了李弘,武皇后也算是煞費苦心。

不對,這是一箭雙鵰。

陳青兕想到另一個可能,如果今日自己為太子解惑,以後想必少不了這種事情。

時日一久,自己與太子必然熟絡。

即可成為太子未來隱形的助臂,亦等於握住了一個把柄。

揹著皇帝與太子私交過甚,在特殊的情況下暴露出來,可是一記殺手鐧。

陳青兕心念電轉,說道:“太子從何得知陛下不同意此議的?”

武敏之想了想,說道:“學生這便不知了,只是知道前些日子,太子有些沮喪。說陛下說他有些婦人之仁,便讓學生來洛陽請教。”

陳青兕嘆道:“太子年少,容易受外物影響,對於自己的判斷不夠自信。敏之,殿下是太子,是儲君,他的意見態度很重要亦很關鍵。臣子揣摩聖意,作違心之言,已是不該。何況是太子?某不知,是誰向太子透露的消息,但如此行徑,大錯特錯。”

武敏之一臉嚴肅道:“先生說的極是,太子就是耳根軟,也不知聽了誰的話,累我白跑一趟……”

他嘴裡抱怨著,隨即又笑道:“也不是白跑,能夠見到先生,還是很高興的。”

他說著立刻道:“先生放心,學生回去之後,定好好說他,讓他不要胡亂聽信他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