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無解的問題(二合一)
吐蕃這種行徑,在唐朝這裡是不能忍受的。
故而李治這話無人提出異議……
但就在李治準備下達命令的時候,陳青兕卻站了出來。
“臣有異議!”
李治為皺著眉,有些迷茫,這支援吐谷渾,將戰場設在青海湖是陳青兕對抗吐蕃的決策,怎麼他自己反對自己?
“愛卿有什麼看法?”
李治還是耐著性子說道。
陳青兕道:“臣覺得,不應立刻救援,當緩一緩。”
陳青兕這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出聲反駁:“軍情如火,就吐蕃這勢頭,如何緩得?”
說話之人正是剛剛從兵部尚書升為宰相的任雅相。
任雅相雖是文臣,但走的是武官的路子,靠著軍功一步步走到今日的。
在軍事上很有見地,他看出了青海湖軍情緊急,半點耽誤不得,又對李治行禮說道:“陛下!吐蕃進兵如此神速,效果如此卓著,顯然一切行動,深思熟慮,就是想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如果我們現在拖延的每一刻鐘,都可能導致局面的惡化,甚至於讓吐蕃依託青海湖,構建防線,以抵禦我軍。”
李治依舊看著陳青兕,想聽一個合理的解釋。
“陛下!”陳青兕硬著頭皮說道:“臣並非不知軍情緊急,只是我們已經失得先手,更應該謹慎而行。臣的暫緩並非是不救,而是準備充分了再救。以李司空為帥,或將邢國公從西域調來,以他為帥,統兵反攻最為合適。”
陳青兕這話一落,立刻引起了任雅相與姜恪的不滿與怒火。
任雅相立刻就道:“陳諭德這話什麼意思,你可是說阿史那總管能力不足?還是說丘、梁、劉三位刺史,無法擔當大任?”
姜恪也道:“阿史那總管曾經生擒頡利可汗,丘刺史跟隨先帝征戰四方,攻取長安,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多有功勳。梁刺史擊松外蠻,令群蠻震懾,亡竄山谷。又率兵西征,破處月朱邪孤注於牢山,斬首九千級,虜渠帥六千,俘牲口萬餘,獲牛馬雜畜七萬。劉刺史初為先帝親衛,赤手屠殺虎狼,勇不可擋,征伐高句麗時,先登破陣,破格升為上柱國,黎陽縣開國公,又與李英公經略漠北戰薛延陀。”
“此四將皆是我朝百戰將帥,智勇兼備,陳諭德憑甚質疑他們?”
陳青兕縱然以口舌見長,此刻也不知如何接話。
他總不能說並非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劉仁願能力不行,而是敵人太強。
吐蕃的綜合實力固然比不上大唐,但遠勝當前唐朝對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哪怕是號稱控弦百萬的突厥……
這個時代的將帥對於吐蕃的實力缺乏明確的認知。
哪怕此刻的李治、李績,他們固然提前知道吐蕃是個值得注意的對手,卻也僅限於值得注意警惕,並沒有將對方視為同等級別的敵人。
李治、李績都是如此,下面的人更是了。
對手吐蕃,對上葛爾東贊,對上論欽陵的吐蕃,輕敵的下場是極其可怕的。
尤其是現在……
吐蕃此次南下,準備充分,明顯就是針對朝廷布局隴右方略的應變之舉。
他們肯定會提前佈局,以應對朝廷的援兵。
對方已經佔據了優勢,除了蘇定方、李績,陳青兕想不到第三個人在劣勢的情況下,打贏葛爾東贊、論欽陵這對父子。
陳青兕語重心長的說道:“陛下,吐蕃已經起勢,莫要小覷他們。他們的實力不會遜色昔年突厥,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已經取得了先手,佔據了優勢。臣以為既然失了先手,索性認栽,不去與之爭先,以免為敵所趁。按部就班,穩紮穩打,方為上策。”
任雅相皺著眉頭,說道:“陳諭德為何話裡話外都是漲他人士氣,滅自己威風?我朝自立國起,滅國無數,大軍所到之處,若驕陽照霜雪,吐蕃何以例外?”
姜恪是新晉兵部尚書,蜀漢姜維後裔,憑藉軍功升為兵部尚書,他當任兵部尚書的時間並不長,甚至還不到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