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不信 作品

第262章 戰(二合一)

松贊干布接過羊皮,見羊皮上寫道:

“涼州總管阿史那忠,生擒頡利可汗,在唐廷東征,西撫,北伐,去年深入漠北破五姓鐵勒,因功升為涼州都督、”

“鄯州刺史丘行恭,將門世家,今七十有三,富有勇力,善於騎射早年跟隨貞觀天子征戰四方,攻取長安,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

“廓州刺史梁建方,永徽二年,為右武候將軍,敗竇州、義州寇邊之眾,擊松外蠻,下其部落七十二所,永徽元年,大破處月朱邪孤注於牢山,斬首九千級,虜渠帥六千,俘牲口萬餘,獲牛馬雜畜七萬……”

“姚州刺史劉仁願,弘文館學生,入選右親衛,曾經隨貞觀天子出巡外地,徒手與猛獸搏鬥,驍勇非常,貞觀十九年的征伐高句麗戰爭,因戰功受到唐太宗的嘉獎,破格升為上柱國……”

餘下還有薛孤吳仁、高德逸之輩,無一例外,都能從他們身上尋得多多少少的戰功。

噶爾東贊戰略眼光是何等的了得,瞬間就明白了。

唐廷這是在隴右部署軍事力量……

不然沒有任何理由,在最為關鍵的州府要地將刺史換作身負軍功的將官。

因為有絲綢之路,隴右發展的勢頭很好。

司馬光曾在資治通鑑中寫道:是時中國盛強,自安遠門西盡唐境凡萬二千里,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

當然司馬光寫的並不是這個時候的隴右,而是未來……

但正是因為有前人栽樹,後人才可以乘涼。

絲綢之路的繁華,讓涼州成為僅次於長安、洛陽的存在,讓隴右一地,坐擁巨大的發展前景。

唐廷也一直很重視隴右的發展,調換的三位刺史都是能臣幹吏,他們將三州地治理的很好。

唐廷讓三個將帥來替換他們,必然會限制良好的發展勢頭。

這種反常的行為,唯有這一種解釋。

“快,去請副大論,即三尚特來議事。”

副大論是副相,而三尚一論是吐蕃特有的官制,簡單的來說就是吐蕃國內的四大家族。

三尚為上部之沒盧氏、下部之琛氏、中部之那曩氏,是為贊普之外戚。

其實古來的說法是三尚一論,三尚是外戚,一論是韋氏,論是大論的意思……

也就是說大論多出韋氏,不過現在吐蕃由噶爾東贊完全把持,什麼韋氏,自然萎了。

噶爾東贊治理吐蕃的方式採用了霸府制度,也就是說吐蕃共尊贊普,但政令出大論之手,由噶爾東贊獨持國柄,代行君事。

故而每有大事,都是在大論府商議的。

最後將商議的結果通知贊普一聲就好。

還未掌權的贊普是沒有資格說不的。

不多時副大論達延莽布支、以及沒盧氏贊麗、琛舫樸、那曩不宥一併抵達,除了他們五個,參加會議的還有兩個晚輩,分別是噶爾贊悉若多布,噶爾欽陵贊卓,兩人都是噶爾東讚的兒子。

雖是後輩,但已經展露了超凡的天賦,贊悉若多布有他父親之風,文武兼之,而噶爾欽陵贊卓痴迷軍略,年紀輕輕已經歷經大小戰役三十六場,無一敗績,在吐蕃軍中有著很高的威望,甚至超越了他的兄長。

噶爾東贊對於自己這兩個兒子很是器重,不管多重要的國事,只要他們願意來聽,都不會反對。

哪怕於理不合。

也沒人敢跟噶爾東贊來說這個道理。

噶爾東贊將唐朝增強隴右軍事部署的事情告之眾人。

此話一出,堂下六人,無不變色。

松州一戰的結果他們記憶猶新,目前還不敢與唐廷正面對抗,但青海湖這塊肥肉,他們也是志在必得。

故而上下一直都沒有爭出一個好的方法。

不過唐廷著重發展隴右經濟,對於隴右的軍事發展有些懈怠。於他們而言就是機會……

現在?

“怎麼會這樣?”

沒盧氏贊麗驚呼出聲。

他一直是激進派,對於青海湖垂涎三尺。

那曩不宥道:“必然是因為唐廷出了能人,發現了我們的異動。我早說了,你們太小覷唐廷了,真以為貞觀天子跟李靖死了,他們就沒人了?你們可以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