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無所事事的監丞
他頓了頓道:“這其中還包括高句麗、百濟、新羅、倭國等國精心挑選的學子,甚至高昌、吐蕃等地區部落首領、酋長。他們也是精挑細選出來的人物,都是最好的學生。”
陳青兕徹底聽明白了。
說白了就是好學生不用去管,壞學生大多都有深厚的背景,管不動也管不了。
只要不惹事,不干涉他人學習,歷任國子監監丞對於他們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謝令狐祭酒指點,在下懂得了。”
陳青兕也不表態,只是依言與令狐德棻探討起了《三字經》。
令狐德棻說道:“陳監丞的《三字經》可謂蒙學之雄文,只是其中有一些存在瑕疵不適,老夫覺得可以潤色一下。以更為經典之貌,留於後世。”
陳青兕知道自己所著的《三字經》有一定問題,這不是文章本身,而是時代所致。
《三字經》有好幾個版本,最早是南宋王應麟先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例如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了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陳青兕採用的是最早的版本,但即便最早的版本,也出現了許多這個時代沒有的典故。
如最開始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五子登科的典故就是五代十國才有的。
至於後面“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這就更不能寫了。
所以陳青兕就是想讓青溪縣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教材理解學習,沒有想著推廣,該刪除的刪,該改的改,也沒有細細琢磨推敲,類比原文就會出現一定的瑕疵。
一般人不太看得出來,但令狐德棻這樣的文儒領袖,一輩子都在修復古籍、著書編書的大佬,一眼就能看出問題。
令狐德棻指出的些許問題,都是因為陳青兕刪了一些東西,或是修改了字句導致的不連貫不押韻所致的。
陳青兕自是大感羞愧,虛心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