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君臣問對
“倭商口中的新羅極為繁華,內有武烈王金春秋號稱濟世英傑,外有號稱海東孔明的金庾信,國內民生強盛……”
李治有些想笑,一個屁大點的地方,又是濟世英傑,又是海東孔明,反正他是不信。
陳青兕道:“臣以為倭商沒見過什麼世面,對於金春秋、金庾信的評價存在虛高,可能夠獲得如此美譽,至少可以表明其能不俗。新羅善德、真德兩位女王皆非凡俗,金春秋又頗得美譽,豈非說明新羅三代賢主?臣來長安不足月餘,耳中常聽新羅對我大唐虔誠為諸藩之冠。一彈丸小地,連年進貢,價值不菲,從另外一角度來看,也不正是表明新羅國力之富裕?”
李治坐直了身子,也意識到自己似乎真的有些輕視新羅了。
在新羅之前,如次給大唐送禮的是薛延陀。
那可是整個北方的雄主。
陳青兕繼續道:“這些日子,臣深入瞭解了海東的局勢,發現這些年新羅面對高句麗的入侵,領土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長了不少。”
李治是知道這事情的。
當年他父皇李世民東征,拿下遼東之後,止步於安市城。
此後大唐改變了對高句麗的戰術,不再想著一口氣拿下,而是長期消耗。
於是就有了貞觀二十一年、貞觀二十二年兩次東征。
二十一年,李積、牛進達、李海岸三員大將水陸進攻高句麗,李積率軍渡過遼水,途經南蘇等數座城,高句麗兵多背靠城牆拼戰,李積將他們打敗,並焚燒其外城後回師。
牛進達、李海岸率水軍進入高句麗境內,經歷一百多次戰鬥,戰無不勝,又攻克石城。進軍到積利城下與高句麗援兵,李海岸將其擊敗,斬首二千級,然後回師。
貞觀二十二年,也是一樣古神感率唐軍渡海攻打高句麗,三戰擊潰高句麗五萬軍隊,掃蕩周邊,無人可敵,從容而退……
這兩戰將高句麗直接打蒙了……
唐軍遇村毀村,遇兵破兵,遇城焚城,遇到難啃的山城不打,直接將周邊掃蕩一空,從容撤軍。
而高句麗根本不敢大意,每次唐軍來,他們都得舉國之力防守,一來二往,高句麗民生凋敝,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新羅也趁機佔了不少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