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過浮生 作品

第一百零三章 吊橋效應

         加拿大心理學家阿瑟·阿倫和唐納德·達頓提出過一種著名的心理學概念,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吊橋效應”,它是指一種把生理上的緊張感轉化為浪漫感的狀態,即一個人受外部環境影響不自覺地心跳加速時,如果碰巧遇到一位異性,就會把這種環境引起的心跳加速錯當成心動的感覺。

         這個效應簡楠早就在很多的小說中見過了,很顯然,現在蕭夜似乎就是在將他和無論是先前夏憬的過去,或是和溫欣的現在的狀態描述成吊橋效應。

         確實,夏憬的過去和溫欣現在似乎她們都是提心吊膽地走在一座由她們現階段的經歷組成的搖搖欲墜的吊橋上,四周充滿了霧氣,看不到橋頭也看不到橋尾,腳下卻是深不見底的深淵,不安和恐懼佔據了她們的身體,她們急需要一個能夠攙扶著她們的引路人或者說拯救者,領著她們度過這座危險的吊橋。

         可其實簡楠並不喜歡這樣,因為“吊橋效應”這樣的狀態,而對一個人產生別樣的情愫,多少還是有點趁人之危的意思,你無法判斷對方是否是真的被自己吸引了,還是說只是因為激素的紊亂而產生了階段性的依賴。

         這簡楠也很清楚。

         見簡楠沒有說話,蕭夜笑了笑:“我不是調侃說你被這一類的姑娘拿捏住了,或者談論你為什麼喜歡扮演拯救他人的這個角色,其實我也挺明白的,你也想被愛,被依賴,依賴別人,希望你付出的他人也能一樣還給你。”

         “那您想說什麼。”

         “簡楠,像夏憬或者溫欣這樣的女孩子的身上呢,本來就揹負了悲劇,你看著他們的失落不忍心,你想要插手,這其實無可厚非,我一直知道你是一個善良的孩子,無論換做是誰,好比換做裴鈴,我想你也會做出一樣的事情。”

         “但是就像我說的,這樣的人從你認識她的時候她的身上就揹負了悲劇,你選擇去管去分擔,付出自己的感情,意味著你需要揹負相同的悲劇,而你我也知道,你自己的身上就揹負著難以擺脫的痛苦。”

         簡楠知道蕭夜在說什麼,無論是妹妹還是媽媽,還是那個死去的父親,家庭裡帶給他的壓力總是讓他喘不過氣。

         “才過去了一年,我不知道你是否忘記了一年前你還和夏憬在一起的時候了,你應該已經明白了,兩個同樣痛苦的人總是容易被互相吸引然後在一起,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互相攙扶,然後走出泥潭,也很有可能會一起陷進去,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