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小花生 作品
第572章 農夫與書生
規矩立下了,就立下了。
若打破重塑時,都治不住這些鄉紳,那以後還能管住他們嗎?
這些鄉紳,也不傻。他們不敢去觸碰潘小安的黴頭。
當初分地如此,現在納糧也是如此。
這些鄉紳也不是沒有反抗過。他們靠著鄉勇,家丁還有護院,妄圖殺死潘小安。
潘小安對他們下起手來,毫不心慈手軟。
說一句有死無生,血流成河,毫不誇張。
慢慢的,這些鄉紳就變得聰明起來。自己分出去的地,沒有過半。
自己繳納的糧,也只是十去其一。
為了這點財物,就搭上性命,實在不值。
他們改變策略。轉而讓自己的家人,帶隊來投靠潘小安。
這樣一來,他們不但不用再擔驚受怕,還能為子孫謀一份差事。
不得不說,這些鄉紳,還是極有眼光的。
也有忠於大宋的文人,當面背後的去謾罵潘小安。
說他是佞臣賊子,背叛朝廷。說他倒行逆施,對讀書人不尊重。
說他是泥窩窩裡出來的小農民,上不得大雅之堂…
對於這些攻擊謾罵他的人,潘小安絲毫不以為意。
他命人在府衙前的校場上,壘了一座四方臺,名為:去偽存真
潘小安還寫了一幅單聯在上面:是偽難真,理需明辨
這個明辨臺,這幾天又熱鬧起來。
鮑旭在時,這明辨臺成了他逞威風的地方。
現在鮑旭被趕走,這明辨臺,又成了落魄文人的聚集地。
這幾日正逢農忙,這些讀聖賢書,沒有高中的人,他們對於種地這事,既不在行,還滿是鄙夷。
他們心中有鬱結之氣,自然需要發洩出來。
這兩天,他們不在說宋為正統,潘為奸臣之語。
這兩天,他們開始對官紳一體納糧,詬病起來。
“讓我們鄉紳,文人,與那些泥腿子一處納糧,這種有辱斯文,道德敗壞的事情,也只有潘小安能辦的出。
東昌府交到這種人手裡,前景堪憂啊。”
他們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他們已經忘了,鮑旭是怎麼喂他們馬尿喝的。
潘小安路過明辨臺。他見上面圍著十餘人,便要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