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小花生 作品

第463章 金州府分田

只要土地屬於自己,他們總能想到辦法,發家致富,衣食無憂。

張月如先後在瓦房店,普蘭店,莊河,開設了三家農資店。

這些農資店,專門向當地的百姓出售農資。

金州府大地,一場春種就此展開。

張月如帶著二嫚與王小穎,在田地裡巡視。她們隨時隨地的傳授播種經驗。

慢慢的,田地裡的女人多了起來。

這些種田的漢子也聰明。他們看張月如這些女人都能下田,便也叫上了自家的婆娘。

一家人守在一起種田,種著自己的田,這在古代絕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所以,田間地頭,不時有歡樂的笑聲傳出來。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躺在樹蔭下,只讓女人耕種的懶漢。

也有好吃懶做,分田之後,就把田地賣掉,拿著銀子出去吃喝玩樂的。

這是人性使然,無關其他。

潘小安在分田之後,就有了和當地百姓共情的基礎。

等到春種結束,潘小安便開始在這三地,進行移風易俗的活動。

先是街面上,不允許開設勾欄瓦肆。

這個渤海島尖,就是後世的大連。在遼國時期,歸屬遼陽府管轄。

而在唐朝時期,又被叫做三山浦,青泥浦。

潘小安則把這一片土地,稱為金州府。瓦房店,普蘭店,莊河,旅順,則被潘小安改為縣。

遼人在此統治時間長久。他們對宋人施行的嚴苛政策,大大限制了宋人的人口數量。

瓦房店,普蘭店與莊河,三地人口數量也不過十餘萬。

而這三地在冊的耕地,水田,旱地,水澆地就有八十餘萬畝。

如果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每人可以得到八畝田地。

潘小安想,與其粗放耕種,不如精耕細作。

若是種十畝地,還沒有一畝地產量高,那樣辛苦就太不值得。

潘小安他們經過商議,就是每口人分三畝土地。

這其中旱地兩畝,水地(水田和水澆地)一畝。

他們採用的,還是東夷府的模式。

把土地平整好之後,按地塊標記。每家出一個代表,前來抓鬮。

百姓抽取的地塊,當場簽下文書。

至於地塊的好壞,全憑個人手氣。有不服從分配結果的人,就收回土地,不再分發。

這其實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分土地時,多數都以自己家,兄弟家,同族人,同姓人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