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河小花生 作品

第225章 海船入海

 潘小安還給他們預留了一筆研究經費。

 如果有哪個學生,他有奇思妙想,且能把它說個頭頭是道。

 潘小安便會給他們幾兩銀子,讓他們去把這件事做成。

 這樣一個學校,這樣一群不務正業的孩子,成了嵐山郡的笑話。

 但這些孩子臉上的笑容,自信,意氣風發,又美好的讓人嫉妒。

 這次出去航海,便有十個喜歡造船和喜歡地理的學生跟隨。

 “想要做成大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者缺一不可。”

 潘小安每夜書寫到深夜。

 他把自己所認知的基本理論,都寫在紙上,彙集成書。

 但他唯獨沒有在語言和漢字上下功夫。

 這些啟蒙教育,古人做的可比他好。

 之所以孩子受眾少,是因為學習知識是一件耗費銀錢的事情。

 便是潘小安讓適齡孩子免費來學,很多家庭也捨不得浪費這一個勞動力。

 而要想改變這些人的觀念,說不如做。

 只有讓他們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他們的觀念才能慢慢改變。

 但這個過程,就是經過一千年也難以扭轉。

 所以,潘小安對這件事並不執著。

 思想觀念的形成,還需要引導,但那是要等到站在高處的時候才可以做。

 潘小安現在還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想要尋覓一個志同道合的人來幫他,更是難遇也難求。

 潘小安寫書的時候,並不避諱秀珍。他知道,秀珍已經將他的很多手稿抄了出去。

 對於秀珍的做法,潘小安反而有些高興。

 有一種被動學習的方法就是,自己看書本十遍也記不住,但考試時瞄上一眼別人的答案,就會記好久。

 潘小安很希望能有人拿著這些手稿,去鑽研去探索。

 只有形成這樣一種意識,一種氛圍,很多事物才能從量變到質變。

 但在今晚,潘小安決定要找秀珍聊聊天。

 “珍娘,你且等一下。”

 秀珍一愣,她不知道潘小安要找她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