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云溪 作品

186.薯蕷/生變 人得自己立著......

說起來這會兒進到內圍來的人也是運道,至少這一片沈烈他們這一幫人清過,真正闖過外頭那一片屏障區域,進入這一小塊倒還算安生的,有猛獸,但不會特別多。

只是他們家往後還是要多加點小心了,至少夜裡不能全睡下,他和兩個兒子得輪番守夜,警醒著點才行。

陳有田看他,問:“真不去我們那邊嗎?山洞是小些,但離得我們近,真有什麼事弄出響動來也能有個照應。”

周癩子卻搖頭:“不用,院牆足夠高,我們家人也多,而且現在往內圍到底跟我們家應該都是一類人,倒也不用那麼緊張,真到了亂了,到時再託求你們關照。”

陳有田看他拒了,一時也不知道說什麼。

倒是陳大山,問了陳有田一聲,把他爹常帶著但卻甚少用到的弓箭拿了出來,遞給了周癩子,道:“周大伯,留著防身吧,在院裡立個靶子平日多練練準頭,多削些竹箭,回去我用獸皮做弦再做兩把,明天給你們送過來,到時教教你們。”

周癩子看陳大山送他一把弓箭,有些激動,這圍牆好些地方可是做了觀察口的,用弓箭是最好防守的,他接過那箭撫了撫:“好,多謝了,有這個就更安全了。”

陳大山點點頭,他袖裡其實有一瓶箭毒,只是形勢還沒到那份上,且這藥雖是他家的,真要給出去的話卻是把後背交付出去,與其給藥,不如讓周家人換個離他們更近些能照應到卻又不會直觀看到山谷入口的地方去住,是以先壓了這心思。

等沈烈一行人離開了,周家人把院門關上,上了幾道重閂,週二郎這才問:“爹,咱真不去沈烈他們附近住嗎?”

周癩子搖頭:“能不去就不去。”

“為什麼啊?”

周癩子就看自家媳婦,之所以拒絕,其實還是因為前一陣跟他媳婦閒談說起沈烈他們這些人住哪的事情,聽了他媳婦幾句話,所以今天才會兩次拒絕。

他不是多聰明的人,被兒子問起來,下意識就看媳婦。

周癩子媳婦便接過了話,“因為不合適。”

看兄弟幾個一臉糊塗,她問:“你們看沈烈和大山還有另幾家人,他們對咱家怎麼樣?”

周大郎:“沒得說的,帶咱進山,給咱安家,連打獵其實都是照顧著咱們才一徑往這個方向走的。”

週二郎也點頭:“那是相當好了,幫咱把什麼都考慮過了。”

周癩子媳婦就道:“可不就是了,打從一開始帶咱進山,對咱家就沒得說的,極盡關照,但你們剛才也聽到了,他們住的地方附近是還有山洞的,為什麼一開始沒把咱往他們住的地方帶呢?”

周家兄弟都給問住了。

周葛道:“因為不方便吧。”

周癩子媳婦點頭:“就是這個了,雖然不知道具體原因,但應該就是不方便,大夥兒幫咱家夠多的了,沒到情況特別危急的時候,咱能不給人添麻煩就不給人添麻煩。”

“說到底,人活在這世上得自己立著,日子是得自己趟著過的,自己站得直的人,遇山遇坎人家都願意幫扶你一把,一徑靠人扶著,扶久了誰都會累。”

周家兄弟聽得連連點頭。

周癩子媳婦這才道:“行了,你們父子幾個照大山說的扎幾個靶子去吧,那箭好好練練,練好了也是本事,真到要靠過去讓別人幫的時候,咱也不是什麼用都頂不上的。”

說話聲細弱,卻把幾個兒子聽得是滿腔的熱血,週二郎和週三郎應一聲就奔去抱乾草扎靶子去了。

周癩子媳婦笑笑,這才看男人和兒子帶回來的袋子和揹簍:“這回都弄了些什麼?”

周癩子聲音不高,卻很歡喜:“三十多斤肉,還有半袋多板栗,還有個東西叫零餘子,阿烈媳婦認出是一種藥,蒸著吃好吃,而且再過一個多月,長零餘子的那種藤根部還能挖出這零餘子和以後收的那個叫薯蕷的,補身子,讓你每天吃點,對身體好的。”

“能補身子?”

“對,說是溫補的,我也不懂,反正吃了好,以後我多找點,這東西我們不吃,都給你吃,你多補補。”

夫妻倆臉上全是笑意,周葛在一旁瞧著,臉上也帶了笑,回屋去把家裡新做的大圓笸籮搬出

山藥古名薯蕷,後先後為避國諱改名兩次,成了山藥這個名字。最早的記載出於先秦地理志《山海經》公元前770年~前256年,最早的食用記載見於春秋時期衛恆公,為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向周王室進貢之物。不過當時可能是野生的,更多記載於藥書裡面,可能沒有人工培植,最早的人工栽培記錄見於西晉《南方草木狀》(公元304年),北魏《齊民要術》對之加以引用,但列於非中國物產者一卷。唐末《四時纂要》中引用道士王旻《山居要術》中的種薯蕷法,記載了山藥切段栽培和制粉方法,可見山藥人工馴化始於南方,隋唐之後北方有栽培。宋朝之後,山藥才開始趨廣泛種植。——以上,來自網絡上查到的資料。感謝在2023-11-1721:12:11~2023-11-1820:15:2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