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朱大典入京記
(感謝葬愛少天送來的花…)
大明崇禎六年,在幾家歡喜幾家愁之中,朱大典也在收到聖旨後一路緊趕慢趕,終於在年節期間抵達北京。
彼時,朱由檢正從皇后周氏那裡打補丁回來,剛回到養心殿,曹化淳就快步來報。
“陛下…陛下,去南直隸淮安府宣旨的太監來報,朱大典已抵達京城,這會兒正在會館等待,您看是不是安排他入宮覲見?”
朱由檢聞言嘴角微微勾起道:
“哦?來的這麼快?嗯…不著急,現在正值年節休沐,先晾一晾他,過兩天再召見吧…”
曹化淳躬身道:
“老奴遵旨!”
…
北京城中為進京官員往來提供住宿的地方叫驛站。事實上,從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以來,各地進京的官員就已經有了住處。諸侯進京住國邸,官員住郡邸。郡邸在唐宋叫進奏院,宋真宗置辦了朝集院。明清不再有這種機構,但朝廷召見大臣,大臣都會有比較特定的住處。譬如一些寺院或常為外地入京官員提供住所的某寺或者某祠或者某衚衕,或去某官家借宿,一般都是在距離皇宮特別近的地方,很多大臣的選擇,是東華門外的錫拉衚衕。
至於普通官員待詔,一般就住會館或賓館。但明清時代的會館,和此前的郡邸性質不太一樣,是民間組織。
這裡稍微提及一下賢良寺,賢良寺最初是著名的“十王府”,是明朝皇子就藩前居住的集體宿舍,檔次還是蠻高的。大部分明朝外省官員進京時,無法享受這樣的待遇,只能另選住處。有意思的是,明朝外省官員進京時,一般不會住在旅館或者會館,他們更喜歡住在寺廟之中。
理由也很簡單:
一是,有明一代,至少在公開層面上,官員的俸祿是偏低的。維持一家老小生活已然不易,哪裡拿得出餘錢來住旅館?明朝旅館又常常與茶樓、酒肆等休閒娛樂場所混搭,堂堂朝廷命官出入其間,難免拉低了身份,還免不了被人指指點點,而且這事傳到御史耳中,還能有好?
二是,官員一個人住在旅館裡,也給人一種淒涼無助的感覺。
三是,外省官員進京時,如果住在帶有聯誼、結交性質的同鄉會館,也是在給御史送彈劾的“子彈”。畢竟,明朝從朱老八開始,就極力防止官員拉幫結派、互相勾結。一個外省官員千里迢迢奔赴京師,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何必住在會館裡擔驚受怕,給自己找不痛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