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400章 齊魯改制(二)
一是大力推行“均田免糧”政策,凡無地或少地農民,可按照人均三畝土地分配或補足。
此田地產權歸屬於登萊錢莊,賦稅由登萊錢莊代收代繳。若承租農戶手頭有了餘錢,便可以出資將這些田地買下,只要不超過人均三畝土地的標準即可。
二是提高士卒待遇。各級士卒除了有兵餉可拿之外,還可以優先承租或購買登萊錢莊手中的大批良田。
這個優先承租或購買權,極大地激發了齊魯行省鄉村精壯的參軍熱情。
齊魯軍新建時,原本只打算新招募兩萬人,後來報名者甚多,優中選優,實際進入營伍參加訓練的新兵,仍然將近有三萬人。
畢竟,田地有好有壞,有靠近水源的良田,也有貧瘠沙地,只要家中有一人參軍入伍,便可以優先承租或購買那些肥沃良田,由不得這些鄉村農戶不動心?
三是在齊魯、登萊境內各地交通要道,設立厘金局,對過路商品和服務的交易進行徵稅,以支持松江府一系的財政需求。
這實際上意味著,齊魯、登萊二地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便由以農業稅收為主,改為以工商稅收為主。
受到此消息刺激,齊魯、登萊二地部分手工作坊,相繼停止了生產,但與此同時,北直隸行省、三晉行省和順天府境內許多南逃的世家大族,攜帶著大量財貨,從齊魯、登萊二地經過時,都被迫交了一大筆過路稅,氣得這些人家紛紛罵娘。
不過他們罵過之後,看到齊魯、登萊境內社會治安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他們的心思便發生了明顯變化。
金陵形勢如何,他們這些世家大族,自然是持續關注,也十分清楚的。
大順皇帝李鴻基御駕親征,擊敗山海關守軍之後,清國黃太吉受山海關守將吳月先邀請,派出數萬人馬,入關助戰。
如今,雙方在山海關城下相互纏鬥,廝殺不已,各自損傷高達數萬人,都已經無力兼顧其他地方了。
松江侯周進盤踞齊魯、登萊二地,旅大總兵黃金龍經略遼南,都開始割據一方。
但南直隸行省總督史鼎,忠於大周皇室,他擁護忠厚親王陳福寧為帝,定都金陵,年號揚光。
忠靖侯史鼎擔任內閣首輔,忠誠親王陳常寧入閣輔政。
六部堂官包括松江知府錢若宰、明州知府韓厲等人。
揚光政權雖然建立於大周傾覆之後,形勢內憂外患,但以南直隸行省總督衙門為班底,又有錢若宰、韓厲等地方實權派支持,其統治區域包括黃河以南諸多行省。
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區,從未經受戰亂影響,疆域人口、軍隊數量、經濟底蘊,都處於全國前列,僅松江一府海稅收入,每年就高達數百萬兩銀子。
在世人看來,揚光政權即便按部就班,只是吃老本,都能夠和大順政權分庭抗禮,南北分治。
這也是北方世家大族選擇背井離鄉,相繼衣冠南渡的重要原因。
但很可惜,江南東林黨人不滿忠靖侯史鼎大權獨攬,暗地裡邀請寧南侯左崑山沿江東進,目前已抵達安慶府。
史鼎雖已派出長江水師進行攔截,但其在法理上,卻有些站不住腳。金陵兵力空虛,寧南侯主動前來勤王,任誰也不能說他不是?
但要真是放寧南侯左崑山進入金陵,他手握十萬精兵,豈不是在朝堂上一言九鼎?
金陵內部形勢,便因此變得錯綜複雜起來。
考慮到這些,部分世家大族便在泉城或蓬萊停了下來。他們心想,反正過路稅已經交過了,便留在松江侯府的勢力範圍之內,觀望一下形勢發展,等到松江侯府一系支撐不住了,或者金陵恢復平靜了,再考慮何去何從也不遲。
賈璉和魏西平二人進入齊魯巡撫衙門之後,被人引入到偏房內,稍微等待了一會兒,隨後便又在近衛旅副旅長方靖的邀請下,前往議事廳,和松江侯周進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