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揮師轉進(一)
闖王李鴻基自從攻下洛陽以後,以此為中心據點,四處燒殺搶掠,倒是逍遙快活了一段時間。
但因為流民軍長於破壞,短於建設,大量鄉紳地主外逃,留下來的普通民眾,面對著戰火連綿、統治失序的社會現狀和“萑苻不靖,烽火四起”的治安形勢,也很難安心生產。
誰都知道,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
你不趁著“月黑殺人夜,風高放火天”的時候,外出搶奪一把,別人就要想方設法來搶奪你。
一時間,豫省境內,他人即地獄。
搞到後來,即便闖王本部人馬,也解決不了後勤供給了。再在洛陽待下去,兄弟們便只能喝西北風去了。
李鴻基便打算揮師轉進,去其他地方繼續風流快活。
“說得也是,麥面也吃了,女人也享用過了,也是應當換個地方,挪一下窩了。”軍師牛聚明贊同道。
但接下來轉進哪裡,闖王帳下諸多高層卻發生了爭執。
有人認為,闖王本部人馬,現有二十多萬,裹挾豫省普通民眾,形成一支百萬之師都有可能,這個時候應當立即揮師北上,奪取大周天下。
應當講,這個觀點很好地站在了政治制高點上,讓在場其他人都不便反對。
忠臣是那麼好當的?
誰反對,誰就是阻攔闖王登基,這不是自討沒趣嗎?
好在這個時候,闖王李鴻基還不太糊塗,還沒有因為形勢一片大好,而失去自己的判斷力。
“罷了罷了,此事不必再提。”闖王李鴻基自我解嘲道,“這點自知之明,我還是有的。說起來,如今咱們帳下也有了二十多萬人馬,但老營健卒才區區數萬人而已。所謂的百萬雄師,其中有許多人都是老少婦孺,糧食又不夠吃,你讓他們走到北平城下,他們也未必能走得到那裡,如何能濟事?”
“另外,我聽說北直隸總督在保州練軍,頗有戰鬥力,又鼓勵北直隸行省諸州府興辦團練,咱們如果徑直北上,恐怕會有許多惡仗要打,不如避實就虛。”軍師牛聚明總是能在關鍵時候,對闖王的意見加以補充完善,這也是他越來越受到闖王信任的原因。
“揮師北進不妥,那南下鄂省如何?”大將高必正建議道。
當年離開襄陽時,因為有官軍銜尾追擊,部隊走得有些混亂,他在襄陽所收用的好幾位貌美婦人,都在半路上走丟了,讓高必正深以為憾。
攻下洛陽以後,闖王李鴻基將洛陽通判的兩房小妾和一個女兒,都賞賜給了高必正,以便彌補他的缺憾。
但高必正還是覺得南方女子,不但柔弱體貼,說話也輕聲細語,令人心生憐惜。
他想殺回鄂省,再多搶幾房婦人再說。
不過,高必正的這個提議,遭到了軍師宋康年的反對。
“我們和寧南伯左崑山早有默契,這次分治鄂、豫兩省,各享太平許久,也離不開人家的配合。若是我們揮師南下,必然要和寧南伯左崑山交手,萬一引發人家的怒火,和我們死磕,就有些不太好了。”
高必正打著哈哈大笑道,“軍師不必憂心,老營出馬,戰則必勝……”
但宋康年卻打斷他道,“那就由你高將軍充當先鋒,撥一支人馬給你,先試一試寧南伯的火氣?”
高必正本來想說,我一個人怎麼能行,還是需要諸位兄弟與我一道進退才是,但他瞥了一眼,發現劉捷軒、袁綿侯、李補之、田玉峰、劉芳亮這些營中悍將,此刻都把腦袋低了下去,他才猛然醒悟過來。
人家宋康年敢反對自己,那必然是與闖王提前溝通過了的,需要他高必正多插一嘴作甚麼?
高必正知道情況不對,也是光棍得很,他立馬轉變口吻道,“嘿嘿嘿,我今日有些喝多了,考慮問題不夠周祥,還是宋軍師說得對。”
宋康年也沒有和他計較,轉而向闖王分析起了東進或西進的不同優缺點。
東進齊魯,當然是好。齊魯行省因有運河之便,商貿活動比較繁榮,社會整體富庶程度較高。
但問題是,齊魯行省巡撫徐仲華大人,現兼芝罘海港建設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與力推芝罘灣開發建設的登萊巡撫周進打得一片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