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真假解冤仇
世人敬龍也畏龍,所以將某些不可抵禦的災禍冠以龍的名義。
地震叫“地龍翻身”。
泥石流叫“走龍”。
天上的雷暴叫“龍火”。
海上的旋風叫“龍吸水”。
更勿論乾旱、洪澇、暴雨與霜凍。
而在錢塘,每年八月中,十三家在海塘上主持的祭潮儀,便有個名頭,喚作“鎮龍頭”。
意指管它海上風濤如何動地,濁浪怎麼排天,寶印一鎮,頃刻風息浪平,絲毫波瀾不興,萬頃碧波澄如平鏡。
叫龍王一下子變臉,做個賢淑靜女。
可真若為其面目所欺,莽撞泛舟出海,卻難免連人帶船“消融”於海天之間,去予龍王做一回賓客。
概因平鏡之下,是愈發兇險的暗流,恰如今日的錢塘。
先是一串人頭葡萄掛上了清波門城頭。
沒幾日,道上赫赫有名的忠勝社從上到下盡數死在了老巢。
也就在當晚,眾妙坊遭人縱火,焚燬了儲存著官糧的常平倉。
餘燼未冷,相鄰的三官坊疏通溝渠,挖出了放印子錢的高善人一家老小。
如是等等,層出不窮。
皆是兇案、要案、大案,但好在無需為兇犯是誰而費神,只因每一個案子現場,賊人都有意留下了名號。
解冤仇。
衙門、寺觀焦頭爛額不提。
只說侍奉窟窿城的巫師們,前一段時間,老拿“解冤仇”唬人,遇事凡有齟齪,動輒便說“此間事似與解冤仇有幹”,無不得手。
如今四處都是解冤仇,他們反倒改了口,說“哪兒有什麼解冤仇?不過是賊子借名行兇”。
錢塘人可不買賬。
當然是解冤仇,就該是解冤仇!
不過麼,“解冤仇”們東一榔頭殺人,西一棒子放火,明顯不是一夥,城裡人仔細,名號需得細分。
承德坊一件深夜入室兇案,更夫撞見兇手背影肥壯,錢塘人叫他“胖子解冤仇”。
殺了高善人的,多半是欠債不想還,便稱作“賴賬解冤仇”。
放火燒糧倉的最是可恨,坊間就戲稱其“尿床解冤仇”。
還有那殺了偷情男女的,叫“綠帽解冤仇”;欲行兇被人撞見,鑽狗洞逃跑的,叫“狗洞解冤仇”;殺人留名尤嫌不足,還提詩留念的,叫“措大解冤仇”……
錢塘依舊繁華,早晚鐘聲裡誦經焚香,可不到一個月,冒出的許多“解冤仇”們,卻隱隱昭示人們,看似安寧下孕育著的激盪。
…………
夕陽斜照薄暮橙黃。
富貴坊。
這片火龍肆虐後的廢墟。
或許因著已經一無所有,沒有哪個“解冤仇”瞧得上過來作亂,反倒成了錢唐少有的安靖之所。
人們安葬了親友。
重新清理了道路。
在廢墟上搭建起新的窩棚。
連設在邸店的臨時醫院也完成了使命,治得好的傷患都出院了,治不好的也都埋在了飛來山腳下,今日便要裁撤。
大夥兒都過來幫著收拾傢伙。
臨行前,華翁叫住李長安。
“道士仍在夜中游蕩麼?”
李長安聞言無奈,城裡每出一個“解冤仇”,黃尾幾個都疑心是道士犯事,總要旁敲側擊幾句。
可他哪有那閒工夫。
逞一時意氣容易,擔起擔子卻很麻煩。
山裡的厲鬼需要安撫。
慈幼院的孩子們得要養活。
富貴坊的災民們指望著賑濟。
連“十錢神”的活計也得一一張羅。
尤其在這時節,事事艱難,處處陳規壓人,他偶爾能體會到華翁為何總是謹小慎微:世道如此,你砸不爛它,就得忍受。
華翁聽了,臉上沒有過來人的得意,只有一貫的肅穆,他又問:“生意如何?”
“有好有壞。”
解冤仇鬧出偌大動靜,窟窿城怎會不懷疑李長安這隻出頭鳥?不過忌憚他身配雷符,不肯倉促動手罷了。
這段時日,但凡道士入城,便時刻有人盯梢,還有那著急出人頭地的潑皮主動出面找茬。李長安自是不懼,可黃尾他們卻沒這能耐應付。為了安全起見,都不再送貨入城,只在富貴坊裡與買家交割,由此耽擱了不少生意。好在黃尾走通了幾家寺觀的門路,談下了幾單長期買賣。
“十錢神的香火呢?”
“大差不差。”
大火將富貴坊燒成白地,許多死人也丟了生計,眼巴巴盼著通過“十錢神”做個家神。但因著窟窿城的緣故,許多“信徒”害怕哪天“十錢神”搖身一變成“解冤仇”,惹來鬼神報復,不是辭退家神,就是偷偷祭拜不敢讓外人知曉。
鬼中介的事業大受阻礙,原本蔓延全城的勢頭被打斷,又收縮回了富貴坊,連結契儀式都只敢在坊中悄悄舉行。
但不知幸或不幸,錢唐最近物價上漲,一些個掌櫃、東家捨不得開工錢,因著鬼力賤於人力,一改常態,偷偷摸摸燒起了“十錢神”的香。
“你們做得很好。”
“全賴華老照拂。”
道士這句不是恭維。
無論“賣藥飲”還是“鬼中介”,能在鬼神的惡意中生存下來並暗中發展,多虧有富貴坊這個能夠躲避鬼神耳目的地方。
可這一番,華老卻久久沒有回話,他站在邸店大門前,摩挲著因年深日久而風化斑駁的門梁。
喟然長嘆。
“寺觀的門路不妨多走,但坊裡的生意就先停下吧。”
李長安一怔:“華老何意?”
華老沒回答,自顧自繼續道:“十錢神的事兒也不要在坊中繼續了,暫且停下觀望。五娘和孩子們平日少下山來,切莫在坊中過夜。”
“到底出了什麼事?!”
“這邸店。”華翁神情苦澀,“我賣掉了。”
“賣了?誰?!”
“除了窟窿城還有別的買家麼?”
李長安愕然。
賣了邸店,不就等於賣了富貴坊?
既如此,當初大夥兒齊心協力修糧倉是為了什麼?
遭這一場大火是為了什麼?
自己幾度趁夜殺人,引出這偌大動靜是為了什麼?
慈幼院老小衣不解帶照顧傷患,大夥兒舍了輪迴銀,只為賑濟街坊,又是為了什麼?
許多“為什麼”湧上心頭,最後卻匯成一個猜想。
“為了糧食?”
李長安早該想到的。
這段時日,物價變著方往上漲,錢唐人富裕尚且叫苦,何況燒成白地的富貴坊?大半個富貴坊的口糧全賴褐衣幫供給,大部分坊民的命也都吊在了華翁身上。
老頭板正固執,人前總是泰然自若,人後怕是早已山窮水盡了。
華翁沒有反駁。
他出神地眺望門外,一座座新搭建的窩棚草色尚青,像是枯朽枝幹上生出的嫩芽。
他語氣空空的,不曉得述說給誰人。
“華某無能,這一回遮護不住了。”
…………
李長安一路鬱郁回了飛來山。
一時心灰意懶,覺得這一個多月來,自個兒忍耐脾性幾番幸苦都成了一場笑話。
直到望見寄身的道觀。
大黑貓蹲在門口裝石獅子,望見五娘歸來,高興得喵喵叫喚,惹出孩子們一股腦兒都湧出來,嘰嘰咋咋吵鬧個不休。
道士終於一拍腦門兒。
也是痴來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何必苦苦定要求個結果?
怪不得話本里求仙問道,先得斬斷紅塵,原來怕的不是誘惑,而是牽絆。
哂笑入門。
大夥兒各自忙活,道士也拿了香燭給院中眾多神像上香。
慈幼院搬上了飛來山,卻連累了銅虎一干厲鬼,他們怕嚇著孩子,都搬了出去。
所以給神像早晚供香的活計就落在了李長安頭上。
“道長!道長!”
歡快的童聲似長了翅膀的哈士奇。
一頭七彩蓬鬆羽毛的小七躥進道觀,嘰嘰哇哇跟泥鰍對了幾句莫名其妙的暗號,嘻嘻哈哈捱了黑貓一巴掌,悄咪咪到了李長安跟前。
“有客人上山找你哩。”
飛來山兇名在外,竟然也有訪客,真是稀奇。
“請他上來麼。”
“他說道觀人多眼雜,在山裡尋了個僻靜處,叫你過去。”
“來人是誰?”
“不曉得,他遮了面目,又不說姓名,只說是道長故人。”
道士心情不佳,耍起性子:“這般藏頭漏尾之人……”
小七:“可他帶了好酒菜。”
李長安:“必有隱情。”
…………
李長安跟著小七到了一處山澗。
上有山泉飛洩,水霧瀰漫,更添幽冷。
來客長身立於溪畔,身著短衣,腰間仗劍,一副江湖豪客打扮。
望見李長安應邀而來。
他解下斗笠。
“道長別來無恙。”
“無塵?”
…………
無塵挑了個好地方。
緣小溪往前十數步,視野驟然開闊。
可以遠眺殘陽沉入茫茫江霧。
他也確實帶來了應景的好酒菜。
把食盒一一擺開。
兩人舉杯共飲晚風。
李長安笑道:“若讓黃尾曉得,只怕埋怨咱們吃獨食。”
無塵卻道:
“幾盒點心、飯菜分了也無妨,只這壺好酒,唯你我方可吃得。”
“這酒莫非還有名堂?”
“然也,此好酒喚作……”
無塵斟滿一杯,並不入口,反將杯中酒灑入淙淙溪流。
“解冤仇。”
李長安不動聲色掃了眼腰身挺得筆直的無塵與他放置在手邊的長劍,動作不停,連飲三兩杯,徐徐吐出一口酒氣。
“解冤仇?”
“道長也曾聽說?”
“誰人不曉得,連山中的惡鬼也叫嚷著,要下山去做一回解冤仇,各自了結宿怨。”
“卻是使不得。”無塵搖頭道,“解冤仇四下煽風,窟窿城綴著到處點火,錢唐內外眼見亂成了一鍋粥,哪兒能再添亂子?十三家的師長們少見發怒,責令咱們這些子侄輩快快了結此事,還世人一個安定。”
“如何了結?”
“無非捉拿兇徒,安撫鬼王。”
“當真抱薪救火!”
無塵笑得風輕雲淡,不置可否,繼續道:“上頭髮話,底下必要使力。人也搜,神也查,掘出了許多‘解冤仇’。最初,窟窿城的報復酷烈,輕則剝皮抽筋,重則殃及親友,卻無奈不過阻嚇一時,過兩天,又冒出更多。後來,厲鬼也乏了,查出新的‘冤仇漸’也少過問,草草押入衙門了事。”
“如此說來,姑息厲鬼倒是一劑治亂良方?”
“非也。”
無塵緩緩收斂笑意,直直目視道士。
“只因所有人都知道被捉住的不是真正的解冤仇。”
道士神情自若:“解冤仇還有假的?”
“當然!”
無塵斬釘截鐵。
“這些個以私怨殺人、以私利害公,借‘解冤仇’之名意圖混淆視線、逃避王法的,不過是血池上招來的蠅蟲,自是假貨。而那些不甘窟窿城盤剝,舍卻身家性命,敢與厲鬼刀刃相向的,才是錢唐動盪之始,才是鬼王心腹大患,才是真正的‘解冤仇’!”
“依大師的說法,真的解冤仇怕是難找。”
“好找!”
無塵卻道。
“且就在此處。”
李長安抬起雙眼。
無塵拿起手邊長劍,橫於膝前。
一字一句。
“我,就是解冤仇。”
李長安:“……?”
…………
迎潮坊因海貿而興,各方利益糾纏,建築又雜亂,既有蛇鼠窩藏,又有龍虎潛伏,很是適合一些隱秘勾當。
入夜了。
海上升起濃霧淹沒街巷。
坊中某處一間潮神廟。
四下無人聲。
不知哪個信徒供奉的船燈在霧中輕晃。
更添幽冷。
也在這幽冷裡,廟前來了兩個訪客,都帶著斗笠遮住面目,悄然進了廟子。
其中身披蓑衣、揹負重劍的,倚在門口,不言不語。
另一人,身作短打、腰懸佩劍,徑直到了院子中間,舉起個小酒罈子晃了晃,朗聲笑道:
“諸位既應邀而來,何不快快現身,與某把酒言歡。”
話聲落空無有回應,唯殿內香燭昏昏映著紅綢布下神像端坐無言。
短打客並不著急。
尋到院中石桌,又取出八隻小碗,慢悠悠斟起酒來。
待到酒水斟滿。
終於。
“閣下說在此會見新友,卻未曾言明,朋友居然如此之多。”
但見院中老榕樹上跳下一人,黑衣黑麵,刻意壓低了聲音,過來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
緊接著。
牆角陰影裡轉出一個胖大漢子。
“個個藏頭漏尾,言行鬼祟,恐怕非是良人。”
走近了,才見他戴著儺面,寬鬆衣衫盡是填充,遮掩住真實體型。
他同樣舉碗飲酒。
而後。
有冷風吹來濃霧,很快風消霧散,石桌邊赫然多出一人。
他渾身罩著層霧氣,朦朧辨不清面目。
拿起酒碗,一邊小口呡著,一邊綿綿說道:
“時局艱險,如此聚會恐怕為鬼神所忌,連累家小。”
話聲方落。
從房頂“咚”地砸下一個漢子,面具下壓著怒氣,抄起酒碗囫圇倒進口中。
“你名頭雖大,今日要沒個所以然,定叫你知道某卻不是吃素的!”
啪!
摔爛了酒碗,與庭中諸人冷冷相對。
短打客拱手施禮,沒急著回話,又耐心候了一陣,見無人出來繼續喝酒,方徐徐開口。
“諸位既應邀而來,想必明瞭今夜所為何事,有所顧慮也是人之常情。無非憂心人多了心思雜亂,走漏了消息,引來厲鬼報復。但在場的皆是志同道合之人,大可不必多慮。”
“知人知面不知心。”
接話的不在庭中,卻又從神堂裡轉出一條大漢,頭戴鐵面,龍行虎步,隱隱有軍旅之風。
他大步上來,並不飲酒,沉聲質問:
“和尚怎敢斷言?”
“因為。”
短打客或說無塵,揭下斗笠,笑容清朗。
“我等俱是解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