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從此不敢看觀音
讓人有些懷疑平日裡元氣滿滿的那個她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
就像此時,臺下很愛歡呼的觀眾都為之而震撼,卻沒有一個人敢輕易出聲。
直到馬上輪到自己的段落了,蘇成意才轉過頭來,跟著閉上眼睛。
隨著鋼琴的節拍,他抬手拉弓引弦,同時感受到自己頭頂上的燈光在這時候亮起來。
二胡的聲音加入主旋律的一瞬間,方才屏氣凝神的觀眾們都禁不住倒吸了一口涼氣。
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這兩種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的樂器,合奏起來居然無比契合。
輕快愉悅的曲調聲在所有人心中勾勒出一副春日畫卷。
明媚春光下,草長鶯飛時。
瞭解《梁祝》故事的人都知道,這正是草橋結拜那一段的劇情。
兩人初初見面,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
英臺如籠中之鳥初得自由,山伯仰慕其志向高遠,兩人惺惺相惜,結拜為兄弟。
緊接著陳錦之一挽水袖,款款亮相。
在觀眾們驚豔的目光中,整個舞臺也就全部亮了起來。
她含笑轉身,像是早已習慣了這樣的關注度,緩緩開口唱道:
“一個故事唱千載,梁山伯與祝英臺。
一雙彩蝶傳情愛,今日又向花叢飛過來。”
陳錦之的嗓子天生就該用來唱歌,如此婉轉美妙。
縱然練習的時候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在舞臺上聽著還是又更加震撼了些,蘇成意忍不住在心裡感嘆。
考慮到觀眾的接受程度,她沒有完全按照黃梅戲原本的曲調來唱,而是融入了現代流行歌曲的唱法。
事實證明她的做法是對的。觀眾們都比較年輕,願意欣賞戲曲的是少數。
她這樣唱下來,雅俗共賞,全場沒有一個不被俘獲的。
隨著她唱完這幾句詞,合奏的曲調也跟著變換,逐漸變得活潑歡樂起來。
只因第一段初見的劇情結束後,便是梁祝二人在書院三載同窗,共讀嬉戲的劇情了。
一個是說古論今言不斷,一個是噓寒問暖口常開,轉眼三年容易過,匆匆春去春又來。
兩人同吃同住,英臺立了不少規矩。
夜讀二更熄燈火,晨起莫看我梳妝。
共讀要離三尺遠,專心致志習文章。
只許牽袖不攜手,再不可傻眉愣眼細瞧細看現輕狂!
只可惜這些嚴格又細緻的規矩之下,英臺依舊是情愫暗生,墜入情網。
題難解,情難捨,問花花無語,問水水無言。
然而小女子的心思柔腸百轉,山伯是一概不知的。
因此活潑的曲調中,偶爾也會流出一絲怨懟。
這時候陳錦之步伐一轉,神情跟著變換,顯出幾分男子的英氣來。
“英臺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兩人共讀之時,梁山伯偶然發現祝英臺耳上有戴耳環的印記,因此疑心發問。
接下來陳錦之又倒轉一步,臉上浮現出幾分女兒身被發現的羞怯來。
但她又很快調整好了心緒,開口就是一頓義正辭嚴的教訓: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
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
梁兄啊,做文章,要專心。
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陳錦之又略略一轉身,學著梁山伯的呆板樣子,傾身拱手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梁山伯人稱呆頭鵝,被這樣劈頭蓋臉一頓教訓,自然是深感愧疚。
可他的回應卻令人起了些旖旎的遐思。
緣何不敢看觀音?
大抵是心有歪念,真是不想前程想釵裙了。
歡快節奏消失時,就代表著美好的部分結束,接下來《梁祝》的故事已經逐漸染上悲劇色彩了。
蘇成意這一段的二胡拉得非常用心,顫音悠遠綿長,牽動著在場所有人的心絃。
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祝英臺一直在暗示梁山伯自己是女兒身,只可惜呆頭鵝油鹽不進。
祝英臺:“我們兩人是一男一女。”
梁山伯頓時大驚:“愚兄明明是男人!”
祝英臺:“.”
實在沒辦法,英臺只好說自己有個同胞妹妹,請梁山伯儘早來提親。
陳錦之的唱腔也不似方才,逐漸有了悲傷哀婉的情緒。
“此行何日再相逢,珍重春寒客裡身。
萬愁千恨言不盡,臨行一語意重深,莫忘了求親早到祝家村。”
臺下的觀眾們聽著她的歌聲,恍然見感覺真的看到了祝英臺殷切期盼的模樣。
但大家的心始終高高懸著,因為《梁祝》是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所有人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朝思量,暮思量,一別長亭歲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