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茫茫 作品
第九十五章
天氣開始轉涼,田裡的水就漸漸下去了。
蜀中的雨水總是很溫和的,這兩年尤其沒怎麼旱澇,因而一場羅天大醮就更有必要,稱頌大宋,稱頌官家,稱頌千秋萬代的盛世。
但官家最近是沒這個心思了。
燕雲又丟了,官家心情壞透了。
金人沒遣使,但他們看自己真是一等一的志誠君子,斯文面貌:他們完全能全殲了李嗣本統帥的兩萬宋軍,但他們並沒有那樣做!他們轉頭去追耶律延禧時,這支就在他們身後的大軍甚至連讓他們提防一下都做不到。
完顏粘罕篤定宋軍不會追過來,而李嗣本也確實如他所想,這位白皙文雅的文官認認真真地又寫了個奏本,寫自己力拒金人於城外,迫得對方撤軍,唉,他雖不是個武將出身,可光看奏本,別說狄青比不過他,衛青也不見得能與他論論高低哪!
當然這封奏本還沒到汴京,李嗣本就被趕出應州了這種事,屬實是出乎朝廷的意料。
但也不能說這位安撫使就是一無是處——他坦然而閒散,毫無防備的姿態讓奄遏之戰後回返應州的完顏粘罕很是嘖嘖稱奇,甚至打消了全殲他們的念頭。
“太可憐了,”完顏粘罕左右的人這樣猜測,“大朝廷還不曾同宋人宣戰,咱們只奪回燕雲就好,殺他們那許多人幹什麼呢?”
殺敵歸殺敵,但宋軍小小的,弱弱的,愣愣的,待在應州一動不動,連個前後合圍都不會,一看就不是宋軍的主力,萬一將他們殺個精光,宋人眾志成城,派出精銳過來,他們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大元帥也不是殺人狂魔,權衡利弊之下,還真就放過了應州的宋軍。
不僅放過了宋軍,還很客氣地將應州知州蘇京拎出來,請他帶話回汴京:
我們女真人是至誠至信的,之所以我們收回燕雲,你們自己想想都幹了什麼缺德事兒吧。
消息傳回汴京,幹了不少讓人家瞧不起的事的君臣就面面相覷。
官家當然是沒少幹,比如就在不久前,他還很樂滋滋地寫信給遼帝請他入宋,尋思著可以捏在手裡當成和金人交涉的籌碼;
大臣們當然也沒少幹,比如王安中先是庇護藏匿張覺,又在金人逼迫下將他殺死後首級送給金人;
至於童郡王在燕京之戰損失了那許多士兵,沒能完成聯金攻遼的方案,這都不提了;
官家是不能有錯的,大臣們也不樂意往身上攬鍋,童貫更不是個好惹的。
還有哪個人有鍋?哦,趙良嗣!
監察御史胡舜陟就站出來了。
“金人而今干犯燕雲,遂成邊患,皆歸明官趙良嗣之故,請戮之以快天下!”
端坐在上首的官家沉默不語,半晌嘆一口氣。
“官家是聖君,到底有仁心,不肯行峻法哪。”有人悄悄說道。
“官家是聖君,他知道若現下殺了我父,來日金兵若真大舉南下,又有何人可祭旗!”
有風自汴京起,沿黃河一路至隴中,轉路進興元府。
按說叔嫂是不當見面的,但馬車到了南鄭城,有婦人被攙扶下車,一見到趙良嗣的幼子趙儼——也就是高大果時,雙膝一軟就跪倒在了地上。
那張因旅途太久而憔悴浮腫的臉抬起來,眼裡滿是絕望,“四郎!你救救你父你兄!你救救他們!”
趙家四郎站在嫂子面前,拳頭握得緊緊的,半晌忽然撲通一聲,也跪在了地上。
蜀中的雨水總是很溫和的,這兩年尤其沒怎麼旱澇,因而一場羅天大醮就更有必要,稱頌大宋,稱頌官家,稱頌千秋萬代的盛世。
但官家最近是沒這個心思了。
燕雲又丟了,官家心情壞透了。
金人沒遣使,但他們看自己真是一等一的志誠君子,斯文面貌:他們完全能全殲了李嗣本統帥的兩萬宋軍,但他們並沒有那樣做!他們轉頭去追耶律延禧時,這支就在他們身後的大軍甚至連讓他們提防一下都做不到。
完顏粘罕篤定宋軍不會追過來,而李嗣本也確實如他所想,這位白皙文雅的文官認認真真地又寫了個奏本,寫自己力拒金人於城外,迫得對方撤軍,唉,他雖不是個武將出身,可光看奏本,別說狄青比不過他,衛青也不見得能與他論論高低哪!
當然這封奏本還沒到汴京,李嗣本就被趕出應州了這種事,屬實是出乎朝廷的意料。
但也不能說這位安撫使就是一無是處——他坦然而閒散,毫無防備的姿態讓奄遏之戰後回返應州的完顏粘罕很是嘖嘖稱奇,甚至打消了全殲他們的念頭。
“太可憐了,”完顏粘罕左右的人這樣猜測,“大朝廷還不曾同宋人宣戰,咱們只奪回燕雲就好,殺他們那許多人幹什麼呢?”
殺敵歸殺敵,但宋軍小小的,弱弱的,愣愣的,待在應州一動不動,連個前後合圍都不會,一看就不是宋軍的主力,萬一將他們殺個精光,宋人眾志成城,派出精銳過來,他們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大元帥也不是殺人狂魔,權衡利弊之下,還真就放過了應州的宋軍。
不僅放過了宋軍,還很客氣地將應州知州蘇京拎出來,請他帶話回汴京:
我們女真人是至誠至信的,之所以我們收回燕雲,你們自己想想都幹了什麼缺德事兒吧。
消息傳回汴京,幹了不少讓人家瞧不起的事的君臣就面面相覷。
官家當然是沒少幹,比如就在不久前,他還很樂滋滋地寫信給遼帝請他入宋,尋思著可以捏在手裡當成和金人交涉的籌碼;
大臣們當然也沒少幹,比如王安中先是庇護藏匿張覺,又在金人逼迫下將他殺死後首級送給金人;
至於童郡王在燕京之戰損失了那許多士兵,沒能完成聯金攻遼的方案,這都不提了;
官家是不能有錯的,大臣們也不樂意往身上攬鍋,童貫更不是個好惹的。
還有哪個人有鍋?哦,趙良嗣!
監察御史胡舜陟就站出來了。
“金人而今干犯燕雲,遂成邊患,皆歸明官趙良嗣之故,請戮之以快天下!”
端坐在上首的官家沉默不語,半晌嘆一口氣。
“官家是聖君,到底有仁心,不肯行峻法哪。”有人悄悄說道。
“官家是聖君,他知道若現下殺了我父,來日金兵若真大舉南下,又有何人可祭旗!”
有風自汴京起,沿黃河一路至隴中,轉路進興元府。
按說叔嫂是不當見面的,但馬車到了南鄭城,有婦人被攙扶下車,一見到趙良嗣的幼子趙儼——也就是高大果時,雙膝一軟就跪倒在了地上。
那張因旅途太久而憔悴浮腫的臉抬起來,眼裡滿是絕望,“四郎!你救救你父你兄!你救救他們!”
趙家四郎站在嫂子面前,拳頭握得緊緊的,半晌忽然撲通一聲,也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