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夫長 作品
第367章收復舊地
觀之,數千蒙古殘兵哪敢迎戰,倉皇跨上戰馬欲逃離。
前行沒幾步西面地平線湧現出道道黑線,以極快速度逼近,遠遠望去清一色的騎兵,欲掉頭北上,北面鐵騎浩浩蕩蕩殺來。
舉目四望,四面皆兵。
來斯行,趙率教,黑雲龍三部有備而來,計劃合圍徹底消滅這支騎兵。
敵眾我寡,敵強我弱,蒙古殘兵難以抵抗,戰爭沒有持續多久,兩千騎兵淹沒在明騎兵的海洋中。
戰爭來得快,去得也快。
半時辰,來斯行三部明騎兵殲滅這支騎兵,開始指揮兵勇打掃戰場,收攏各處無主的戰馬。
夕陽西下,倦鳥歸巢。
來斯行舉目眺望,感嘆說:“亦集乃,西夏之黑水城,元朝之亦集乃,大明之威遠守禦千戶所,自永樂年間威遠衛官吏因失誤秋表,該部查究,風聞誅徙。軍民逃往西域,遂裁撤威遠衛,併入鎮夷千戶所,今日,我們重新收復故地。”
趙率教,左光先,黑雲龍,尤世威齊齊頷首,尤世威出聲說:“亦集乃土地肥沃,素有糧倉之稱,為西夏西北部軍事重鎮。
元於此開鑿合即渠,屯田九十餘頃,為河西走廊通往漠北地區驛路上的重要樞紐。
洪武年間多次掃蕩居延海周圍,馮勝、沐英、宋展曾先後率兵攻下亦集乃,但都隨即撤出,沒有長駐軍隊守備。
居延海一帶水草豐美,又有弱水等河流同河西走廊相接,是套寇南下主要途徑。”
黑雲龍出聲附和表態說:“洪武朝,朝廷在亦集乃附近設置威遠守禦千戶所,在肅州與居延海中間設立威虜衛,白城子守禦千戶所。此一衛二所成為明軍征戰蒙古的據點。
土木堡以來,邊軍日漸衰落,西北衛所或廢或遺失。我等一路殺來領兵抵達,當留守軍隊駐紮,上書朝廷恢復此一衛二所,遷徙百姓,屯兵屯田,長期佔領。”
諸將齊齊點頭,贊同恢復衛所,長期佔領。
建文朝削藩,肅王內遷,從甘州遷徙到蘭州,導致洪武朝在西北長城以北打下領土盡數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