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幹大事而惜身

 洪武二十八年,明太祖有旨:方今天下太平,軍國之需皆已足用。其山東、河南民人田地、桑棗,除已入額徵科,自二十六年以後栽種桑棗果樹與二十七年以後新墾田地,不論多寡,俱不起科。

 所謂永不起科,即魚鱗冊記錄之外,對新開墾的田地不納稅。

 故而,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庶幾三代之風焉。

 然而,洪、永、熙、宣之後朝廷吏治逐漸腐敗,豪強肆意兼併,這些開墾的農田成為紛爭之地。

 地方官吏開始這種田地徵賦稅,而稅賦既不歸入尋常田賦,亦不被視為官田地租。

 萬曆初年,張居正改革,朝廷重新丈量耕地,永不起科田基本盡數起科,朝廷財政快速改善。

 縱使萬曆不喜張居正,卻在其死後繼續堅持其政策。

 然而,朝廷官吏腐敗,永不起科田數量成謎,田畝賦稅收入既未公開詳盡的交代,也沒有上繳朝廷,反而多讓地方官中飽私囊。

 萬曆給福王兩萬頃莊田,即是這些稅收不明的永不起科田,落到福王手裡的非亦莊田,而是讓福王收莊田的收稅。

 然而,福王亦是個慫貨,地方官未滿額給他俸祿,迫使他親自量田收稅,事情依然不了了之。

 福王如此,潞王亦如此。

 朱由校懶得和福王鬥嘴,他安排農部,戶部,重新丈量全國耕田,關於永不起科田亦開始按照攤丁入畝收稅,關鍵,他不會讓田稅無辜落入地方官私囊,所以,必須拿掉尸位素餐的福王。

 擲地有聲向藩王說:“昔年,太祖分封諸王,本為鞏固江山社稷,奉天靖難結束太祖計劃破產,歷任皇帝對藩王限制越來越嚴苛,使藩王暮氣沉沉,毫無作為,成為朝廷供養的米蟲。

 今朝廷既要打仗,又要供養世襲罔替的諸藩,然而,宗室數量之大,人口之多,實乃歷朝歷代罕見,朝廷財政負擔不起,地方財政亦負擔不起。

 故而,似福王叔莊田兩萬頃,揚州到安徽沿江各類雜稅撥歸福府,四川鹽井部分收益劃歸王府,請淮鹽一千三百引,必須糾正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