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夫長 作品
第148章火炮專家
王徵猶猶豫豫,儼然有難言之隱,苦澀的說:“缺匠人。”
啊!
朱由校大惑,他是廢除班匠銀。問題是,才廢除幾日,不至於影響軍器局,兵仗局吧。
王徵說:“陛下,臣接管工部,首項任務查漏補缺,赫然發現工部以往記錄,不論甲冑,弓箭,火器統統雜亂無章,毫無頭緒。
存在海量以次充好,為甄別好壞,近期工部同僚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
“臣以為欠缺甲冑,弓箭,火器,依靠軍器局,兵仗局能快速趕製出來,結果發現兵仗局,軍器局工匠屈指可數,巔峰時三四千人銳減到百餘人,都達不到十不存一。”
“近期,臣派官吏召集手藝高超的匠人,所以進度非常緩慢。”
“現在朝廷急缺甲冑,臣在上奏的奏摺內建議效仿以前天下衛所,歲造軍器,在邊鎮者,留本處給軍。在腹裡者,解戊字庫,專備京營官軍領用的制度,等候陛下批閱。”
這特麼。
離了大普。
朱由校聯想到京營狀況,好似又在情理之中。
這時,孫承宗進言說:“陛下,臣曾經做考究,兵杖局定額3163名工匠,隆慶年間剩1781名,軍器局定額2947名工匠,嘉靖初年剩191名。近百年,班匠銀的出現導致工匠越發稀缺。”
朱由校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所幸王徵提出良策。
若往常他鼎力支持王徵的建議,鑑於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的破壞力,他不敢恢復北方邊防制造甲冑。
鑑於朝廷需要甲冑,朱由校斬釘截鐵說:“近期,甲冑是工部要務,李若珪統統負責,爭取高價招聘工匠。丁啟睿去趟內閣傳旨,告訴李國普內閣頒佈政令,要求長江以南的衛所製造棉甲,朝廷花費錢財收購。”
“遵命。”
李若珪,丁啟睿領命,火速去安排。
朱由校不想在甲冑浪費時間,與王徵前往軍器局。
進攻。
才是最好的防禦。
他要打造攻無不克的無敵火炮和燧發槍。
猶記得,大明擅長火器的官吏不少,精通火器的匠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