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路見不平


以前。

 朱由校堅定的認為,大明朝還有救,還能救。

 出京所見,讓他深刻理解朝廷的處境,百姓的僥倖。

 京郊尚且常見路旁凍死骨,各省各府鄉下可想而知,情況恐怕更慘不忍睹。

 他神色汗顏,向魏忠賢下令:“派人去告訴崔呈秀,讓順天府下的四州二十二縣官吏,收殮路邊骸骨以葬之。”

 “老奴遵命。”

 魏忠賢恭敬領命,即刻安排隨行番子通知崔呈秀。

 朱由校心情漸漸不悅,思索著救國,救民之道。

 百姓無地,在生死邊緣掙扎,促使他下定決心收拾藩王,惡霸鄉紳,不法商賈,乃至廢除士紳特權。

 不然,百姓負擔太重,淪為流民後,這些都是潛在起義軍啊。

 何況身為帝王,大明之主,國富民強是他的責任,做不好,不如禪位另選賢明。

 思索中,朱由校騎馬觀望,忽然他發現個不小的問題,遠離京郊後,鄉野荒田漸漸增多。

 按理說,十月中旬,北方秋收結束,百姓耕種冬小麥,然而,映入眼簾是荒田無數,雜草叢生,這種景象讓朱由校非常心痛。

 朝廷需要糧食,海量的糧食,此處卻大片大片荒蕪的良田,簡直暴殄天物。

 朱由校惋惜的說:“此處雜草叢生,田地應該不貧瘠,為何無人耕種,是無主之地嗎?”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封建時代,更是無農不穩,無糧則亂。

 這麼多良田荒廢,簡直是暴殄天物,讓人痛心疾首。

 楊覲光上前彙報說:“稟陛下,這些非無主之地,實為百姓棄耕之地。”

 “為何?”

 朱由校愈發疑惑,百姓素來惜糧,沒有遇到天災人禍,好端端的為何棄地不重。

 楊覲光答道:“似崔府尹所言,這裡靠近京城,京城官紳,勳貴免費從當地抽調農民服徭役,修建住所,陵墓,乃至府邸各種服務。”

 “同時,包括地方官吏刻薄百姓,花樣百出徵稅徵稅,多收上來沒有上交中飽私囊的。”

 “百姓耕種時間減少,土地減少,有些百姓交不起賦稅被迫棄地逃亡,他該繳納的稅賦則要他鄉親來揹負,導致情況雪上加霜,實在活不下去,不得不去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