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閉門會議

 楊嗣昌,陳奇瑜,陳新甲亦有大局觀。

 他們熟悉軍務,熟悉地方民生,自己不懂時,需要做個合格的聆聽者。

 皇帝推心置腹,乾清宮靜可羅雀。

 “這...”

 袁可立唇角蠕動,嘴邊的話硬是咽回去。

 朝堂黨爭激烈,百官吹毛求疵,任何言行都讓黨爭無限放大,動輒身死命殞,名聲掃地。

 李邦華,袁崇煥,趙率教等亦猶豫不決。

 唯獨孫承宗,通過商議削藩之事,知曉皇帝的態度和決心。

 出言提醒說:“陛下,您近來所作所為,不論剷除宦官,削藩,治貪,同近兩年的主張相背,這很容易讓百官覺得陛下搖擺不定。”

 對的。

 這才是問題核心。

 袁崇煥,李邦華申用懋等深以為然。

 移宮案,靠東林文官搞掉李選侍。

 廷弼案,靠閹黨集團搞掉東林文官。

 現在對閹黨,東林齊敲打,這樣還不謹小慎微,那樣才謹小慎微。

 嗯。

 是這樣。

 朱由校深表認同。

 天啟信任宦官,重用閹黨,他剷除宦官,敲打閹黨。

 天啟放縱宗室,他強勢削藩。

 天啟無視貪汙,他重拳治貪。

 一百八十度轉變,百官挺難跟上節奏。

 另外,天啟不同於崇禎,天啟善於納諫,譬如李起元的十二條經濟政策,袁可立的七條平遼建議,李從心的漕運政策,他耐心聆聽,統統採納。

 問題是,天啟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氣,缺乏對官吏無條件信任的魄力。

 熊廷弼之死是這樣。

 袁可立遭彈劾亦是這樣。

 本來都能形成大好局面,結果,因他半途而廢,努力付之東流。

 這固然有黨爭的緣故,但他搖擺不定的態度更是關鍵。

 朱由校端起茶杯輕吮,神色平靜說:“渾渾噩噩數載,歲月蹉跎,虛度光陰,致使內政混亂,遼東局勢惡化,西南叛亂尾大難除,陝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中,朕痛定思痛,決定整頓朝綱,強化軍隊,重置內外廷,諸卿為朝廷賢達,故召集閉門詳談,尋妙計,覓良謀,收拾山河,中興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