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氣沉沉的大明,孔家的天,塌了!
“唰唰唰!”
一道道目光朝著嚴世蕃投射而來。
這一刻,不光是高拱一個人察覺到了嚴世蕃這是終於要對孔家出手了,徐階、張居正和趙貞吉也都明白了過來。
三年前孔家衍聖公的一篇討嚴檄文,矛頭直指嚴世蕃,因此導致嚴世蕃風評被害。
現如今整個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有個魔鬼,劊子手,滅人國亡人種的惡魔。甚至就連也打內嚴黨內部,對嚴世蕃也是多有不滿。
明明對瀛州府倭人的處理方式,是整個大明高層統一默認決定的,但最終的後果卻是由嚴世蕃一個人承擔,可以說他是背鍋的。
他們清流一派,雖然心裡清楚這一切,但因為立場原因,對嚴世蕃自然是連發的冷嘲熱諷,可終究也沒有做出一些實質性的行動。
因為他們心裡清楚,此舉皇上也是默認的,如果他們再針對嚴世蕃的話,就等同於內鬥。
最重要的是,這種內鬥對大明來說沒有任何的實質性利益,那皇上自然是不會允許的。
可是,誰也沒想到,孔家衍聖公會站出來,直接發了一篇討嚴檄文。
以孔家衍聖公的地位,他發這麼一篇討嚴檄文,那無疑是將事情無限的放大。
而且以孔家,在整個儒宗層面的地位來說,這一下子就影響到了天下人讀書人對嚴黨的看法,甚至是動搖嚴黨的根基。
嚴黨,其實並不是全部意味著無能,和貪汙受賄,更不是說全都不是好人。
恰恰相反,像是胡宗憲、唐順之這樣的人,雖然身上也打上了嚴黨一系的標籤,但實則卻非常有能力,而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說到底,現如今的嚴黨和清流兩派,只不過是立場和政見的不同而已。
可是衍聖公的這一篇檄文的結果,就是造成嚴黨可能會損失很多人才。
嚴黨已經磨滅人性了,你們還跟嚴黨?這話一出,但凡還有點臉面的人,都會思量再三。
也就是三年前,討嚴檄文出來的時候,皇上沒有說什麼,否則嚴黨怕是早就沉不住氣了。
畢竟,在眾人看來,孔家代表的可是天下儒宗,衍聖公說的話,皇上也不能完全不在乎。
好在,皇上沒說話,嚴黨就算再怎麼囂張跋扈,也不敢真的拿孔家怎麼樣,所以這口氣算是忍了下來,當然這是徐階等人這麼想的。
畢竟得了一月,兩月,三月……一年,兩年,三年,嚴世蕃都沒有任何的動作,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嚴黨的努力下,討嚴檄文的風波也就最開始颳了一陣,之後就徹底的平息了下來。
可誰也沒有想到,嚴世蕃會在三年後的今天,突然發難,要對孔家開刀!
而且看他的樣子似乎已經為了對付孔家,足足準備了三年,甚至還拿出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對大明進行變法。
而他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針對孔家!
嚴世蕃,毒蛇!這一刻的嚴世蕃,給了徐階、高拱等人又一次更為深刻的認知。
一口氣,竟然能憋著,足足憋了三年,為的就是做好充分準備,祭出自己的雷霆一擊。
武勳一方,胡宗憲、王崇古和俞大猷三人互相看了看,也是心中膽寒。
尤其是胡宗憲,身為嚴嵩的學生他的政治嗅覺,可以說是非常的敏銳。
結合三年前的那一篇討嚴檄文,以及今日小閣老提出的變法,不難猜出這是復仇!
三人中,診治嗅覺最弱的當屬俞大猷,畢竟出身還有經歷,侷限了他的認知高度。
而王崇古,到底是做過兵部侍郎,所以也看了出來,今日是嚴黨的復仇戲碼。
但不論是俞大猷還是王崇古都默不作聲,眼觀鼻鼻觀心,靜靜的聽著。
他們代表的既不是清流,也不是嚴黨,他們是裕王跟景王一黨,也被稱為新黨。
沒錯,就是新黨,這是隨著武勳派入閣後,朝中武官聲音高漲後,提出的新派系。
啟思革新?
這就是嚴世蕃為變法做的準備嗎?嘉靖來了興趣,換了個愜意舒適的坐姿,打開奏本。
這時,下方的嚴世蕃也開口了。
“自古以來儒家思想為我華夏治國之根本,為國家之穩定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時移世易,臣以為今日之制,亦需有所省思與革新,以應天下之變局。”嚴世蕃說著,看了眼嘉靖,然後繼續道:
“為此,三年間,臣總結了陳舊的以儒宗為首的王朝體制下的幾大弊端,並做出應變之法,”嚴世蕃語氣頓了一頓,“其一,便是包括我大明在內,此前所有王朝,思想皆僵化!”
聽到這裡,高拱輕哼一聲,只覺得這瘋子,又開始大放厥詞,大言不慚了。
一旁的張居正也是微微搖頭,變法?他不認為嚴世蕃有這個能力。
就算他準備三年又如何?嚴世蕃有幾斤幾兩,作為老對手他可是太清楚了。
趙貞吉也是默默聽著,神情間不以為然。嚴世蕃變法?這聽起來,好像是話本故事一樣。
至於其他人,比如徐階、裕王、景王、司禮監眾人,也都不認為嚴世蕃能說出什麼有用的東西來,只當他又是借題發揮罷了。
不過嚴世蕃卻不管眾人的想法,繼續說著。
“一味強調經典之背誦與詮釋,而忽視對實際問題之分析與解決,使士人成為腐儒,無實踐之能。”嚴世蕃說著,目光瞥了眼高拱。
就是這一眼,險些讓高拱炸毛。
這狗賊,看我是幾個意思?我是腐儒嗎?我沒實踐之能嗎?高拱的拳頭因為嚴世蕃的一個眼神,捏的梆梆硬。
“對此,臣以為當鼓勵士人學子,對儒家經典,進行批判並對經典文本做出不同見解。融合諸子百家,如引道家、法家、墨家等諸子之學,使我朝,士人學子不被一家一眼所蠱惑。”
嚴世蕃言辭間,無不是對儒家的針對。
一家一言所蠱惑?這說的是誰,再清楚不過了。
“其二,便是如今科舉制度之侷限,堪稱是弊病。”
“我朝科舉,僅限於儒家經典,忽視其他學問。如今我朝國力上漲,士、農、工、商當全面發展,這自然離不開與之相關的學問。”
“忽略實際治國所需之多樣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