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果寶 作品

第 51 章 無人可用


沈秀才還沒走出“慧心茶館”的大門,就和迎面快步過來的李秀才碰上了,兩人見到對方,都是壓抑不住的興奮,同時從袖中掏出一張報紙,異口同聲道:“你可看了今日的“衛輝時報”?”

兩人先是一愣,繼而放聲大笑,沈秀才也不準備走了,兩人相攜又走回了剛剛的位置,又點了一壺茶,坐下來討論起報紙之事。

“沈兄,看來你也是已經看過了這份報紙了!愚弟也是在來的路上恰巧了買了這份“衛輝時報”,不過粗粗看了一下,就移不開眼了,竟是立在寒風中給讀完了,這才誤了和沈兄見面的時辰,還請沈兄原諒則個。”

沈秀才連連推說不敢,然後就著話頭也討論起了“衛輝時報”。

“不瞞你說,我剛剛原本是想來找你,結果也是讀了這份報紙,竟是看進去了。也不知道這份報刊的執筆人是誰,讀下來竟然像是一個人的筆鋒。”

李秀才消息靈通一點,壓低聲音道:“據說“衛輝時報”的發起人就是那位秦通判,如今這個報刊的印刷工坊也定在新鄉縣,這報刊發行了三期了,沈兄你看這裡的“徵稿啟事”,以前的兩期可都是沒有這個的,而且三期報刊下來你可以做一下對比,都是一樣的行文脈絡和習慣,那就說明主筆人一直就只有一個,就是那位秦大人!”

文人最擅長的自然是舞文弄墨,同時也喜歡在一篇文章中窺視一個作者的行為習慣、喜好態度,就拿歷年主考官的文章,只要是定下主考官是誰,那麼在那一年裡主考官的文章詩詞都會被編撰成冊,在書生之見競相摘抄背誦,有名師指點的還會專門將他的文章拿出來分析。面對秦修文根本沒有掩飾過的行文習慣,那些文人能猜出背後的主筆人就是他並不難。

沈秀才這是第一次看“衛輝時報”,聞言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竟沒想到這位秦大人的文筆竟然如此不錯,以往只覺得對方手段頗為陰狠,倒也是個器量大的,如今還願意將機會給到天下讀書人,有了這個“徵稿啟事”,豈不是說寂寂無名之輩如你我,也可以將文章投給“衛輝時報”,讓數萬之眾得以觀賞你我之文章?此舉真乃造福所有讀書人啊!”

秦修文的名聲如今在新鄉縣的百姓口中那是極為好的,但是在衛輝府其他老百姓,尤其是讀書人口中,那就很不怎麼樣了。

這些讀書人從小就是讀著“四書五經”長大,腦袋裡全是“仁義禮智信”那一套,最是講究“君子端方,溫良如玉”,秦修文的幾次出手,都讓人覺得此人手段狠辣、善弄商賈之事,行為下作,很是遭人不齒。

尤其是當時的李明義之死,所有讀書人更是在茶樓酒肆中將秦修文噴的一文不值,說他全然不顧同僚之義,直接將人逼死,如此行為簡直就不配為官、愧對孔老夫子的教誨,豺狼當道、誰知下一個被逼死的人不是你我?

當時這件事鬧的特別大,當然也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在後面推波助瀾,但是確實秦修文的所作所為,根本就不是時下讀書人能夠認可的,所以還有人提議聯名上書給周知府,將秦修文貶謫出衛輝府。

當時秦修文剛剛遞上了想要修建新碼頭的摺子,周邦彥正是要用他的時候,自然將這些是是非非替他擋了下來,否則秦修文真的被所有讀書人排擠,也夠他喝一壺的了。

後來又有皇帝下旨意給秦修文升官,那些人才發現事不可為,這才散了。

如今因為這份“衛輝時報”,秦修文再次成為風口浪尖上的人物,讀書人之間繞不開的話題,只是這次,

秦修文的支持者是一半一半。

有如同沈、李兩位秀才這樣的支持者,對秦修文改觀許多,甚至因為這份“徵稿啟事”而心生好感,覺得他為天下讀書人又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也能讓他們的聲音真正被人聽到!

這對所有讀書人來講是特別重要的一點,他們不管是讀書科舉也好,還是最後成為鄉間的教書先生也罷,沒有一個讀書人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的,最好自己的一詞半句能夠流芳百世,那這輩子哪怕只做成這一件事,也算是值了。

而以前,他們只能聚集個三五好友,高談闊論,有能力厲害一些的,可以開個“杏壇”,圍攏過來一群人聽他論道,但是那樣的場面有個幾百人已經是不得了的,畢竟礙於聲音的傳播和地方的大小,不可能圍攏太多的人。可就是這樣的人也必須得是個文壇泰斗或者是得道高僧才行,否則一個無名小卒你去開個“杏壇”,只會遭到天下人恥笑。

而那些有名氣的人,本來就不是泛泛之輩,他們不缺人給他們宣揚理論,也不缺人為他們著書立傳。

恰恰是那些寂寂無名的讀書人,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渠道,可以發聲,可以讓上面聽到他的志向他的文采,最好振聾發聵、讓天下人所推崇!

而秦修文現在,就是提供了這麼一個發聲的渠道,而且這個渠道不是單單隻給幾個人、幾十個人、幾百個人看到聽到,是給到數萬人看到聽到!

甚至如今在衛輝府內,有些平民百姓的茶館裡,都有說書先生在講評“衛輝時報”的第三期,很多老百姓都聽的津津有味!如今“衛輝時報”才出了三期,這個報刊叫都叫“衛輝時報”,是不是以後要覆蓋整個衛輝府,整個衛輝府下轄十一縣,數十萬的人口,這樣的影響力,絕對空前絕後!更有目光長遠者還會思考,“衛輝時報”難道就必須止步於衛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