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家和萬事興。
第94章他們都有美好的未
萬商曾在網上看到過一種說法。
有些所謂的迷信思想,其實它背後是存在一些樸素道理的。比如現代人肯定都聽過一句話,踩窨井蓋會倒黴,就這麼看顯然是個迷信說法。但其實有些窨井蓋不穩當,一腳踩進去,輕則骨折,嚴重起來掉到下水道里人就死了。這算不算“倒黴”呢?
如果有人信了“踩窨井蓋會倒黴”這句話,從來不踩窨井蓋,這樣的人確實就規避了踩窨井蓋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確實避開了一些“倒黴事”。
同理還有“孕婦摸果子樹,果子樹會不結果”這樣的說法。考慮到此時百姓的生活水平,如果孕婦本來就營養不良、懷相不好,她持續蹦跳、摸高,就有落胎的可能。
假使有人在院子裡種了一棵果樹,正好鄰居家裡有位孕婦,孕婦突發奇想要摘幾個果子,結果動作過大不小心流產了,不賴樹主人還好,萬一賴上樹主人怎麼辦?
於是當樹主人看到孕婦跑來摘果子,礙於鄰里情面,他不能說你別到時候流產了,因為這樣說了很像詛咒。樹主人就道:“我老家有種說法,孕婦不能摸果樹,一旦摸了,這兩年樹都不會結果了。你要想吃果子,我摘一些下來,直接送你家去。”
這個事情傳出去後,就會衍生出一種迷信說法——
孕婦不能摸果子樹,摸了樹會不結果。
當這個說法廣為流傳,傳到最後大家已經不知道它最初是從誰口中說出來的,總有人會信了這些並遵守。然而這就是樹主人為了規避風險編造出來的理由而已啊。
大多數的迷信說法都有一個像這樣的演化過程。
當人們洞察了這個演化過程,認為迷信背後確實存在某些樸素道理之後,萬商他們是不是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一點,盡情地往世家頭上扣鍋?編造一段因果給世家?
所以,免費送雞崽的這些鋪子,其實它們的存在一點都不簡單。
普通人只看到了這些鋪子的第一層:誥命們用這種方式做好事,以此來宣揚名聲、滿足她們情感需求;百姓從中得到實惠。某種意義上,這是誥命和百姓的共贏。
然後,因為皇上提出要整治民間借神佛之事行騙的亂象,所以朝廷也貼一部分錢,讓百姓可以用“破除迷信”這種方式免費拿到雞崽。這是朝中大人看到的第二層。
在第二層的基礎上,找準時機使“世家多近親成婚以至於子嗣多畸形”的說法在民間迅速宣揚開,使其形成自下而上的輿論,這是詹權這些人正在暗中謀劃的第三層。
因為有了第一層、第二層打底,哪怕明知道皇上重視此事,派出了人手在暗中活動,大家也只會覺得皇上是為第二層,一般人輕易想不到這裡頭竟然藏著第三層。
世家的眼睛又自來不會往下看。
當他們意識到出問題了,估計那時候就算他們想要做些什麼也來不及了。
同時,對於百花會來說,她們積極開鋪子,是為了慢慢地滲透地方上的基層治理權。這又區別於之前那三層,是百花會悄然謀劃的,並不為除她們以外的人所知。
總之,因為免費送雞崽的鋪子,皇上能得到民心所向,能讓民間優生優育,能教化百姓,能給世家找麻煩。百花會能從無到有地得到一些不至於叫人警惕的權利。
廣大百姓能得到免費的雞崽!
除了即將要倒黴的世家,似乎大家都
試圖得到或正在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呢。
詹權身在局中,當然知道自己這個差事的重要性,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他在南澤縣內看似賞景打獵,其實都是在埋線,打算用合情合理的方式把真相曝出來。
因為常在百姓中行走,詹權看得多了,慢慢就發現了一點,南澤縣這邊的百姓的精神風貌竟然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他們好似很容易就快樂起來,臉上時常帶笑。
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好縣令嗎?
好像也不全是。
有一天落雨,詹權他們在一個村子裡借了屋子避雨。屋子的主人起先還戰戰兢兢的,後來見詹權竟然從兜裡掏出肉乾,分給他們的孩子吃,他們膽子就漸漸大了。
詹權問他們為什麼看上去很高興,是不是有喜事發生。
便有老人站出來,用帶著濃厚方言音調的官話說:“前兩天縣衙裡的捕快來村裡喊話,叫我們準備起來,要去衙門裡領雞崽,不花錢!都在為這事高興呢。”南澤縣下面的村子不少,有些村子離著縣衙遠,村人很少會去縣裡,就得有人來村裡通知。
詹權有些驚訝。原來大家高興的原因還是和鋪子有關!
就為了三隻免費雞崽?就這麼值得高興?
但事實好像就是這樣。
百姓眼中的麻木都少了。
原來母親做成了一件這麼了不起的事!詹權在心裡如此想著。
他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
忙碌之餘,詹權把自己在南澤縣的見聞和一些感想都記下來,寄回了京城。
轉眼之間,他們在南澤縣待了快一個月。
這些天裡,詹權他們在附近的村子裡發現了幾戶近親成婚的。
之前詹權他們做過調查,姑表親、姨表親做得最多的是最窮和最富兩種家庭。最富就以世家為代表。最窮就是那種窮得啥也沒有了,家裡的孩子嫁娶時出不起絲毫的嫁妝也付不起任何的彩禮,只能在親戚裡換換親。除了最窮和最富的這兩種家庭,在日子還過得去的一些百姓中,近親成婚的現象反而不多見。因為他們日子都過得去,所以他們有往上爬的野心,要向外拓展人脈,總儘可能地試圖找到更好的親事。
當然,不是說處在最窮和最富中間的百姓就不做姑表親、姨表親了。只是對比來看,處在中間的這些百姓,他們近親成婚的比例確實是最低的,真叫人鬆一口氣。
走完幾個村子後,在窮苦人中,詹權一共發現了三十七戶近親成婚的。
其中有二十四戶都已經養育出了健康的子嗣,至少明面上瞧著都健康,手腳是健全的,腦子也沒問題。之所以這些家庭都有健康子嗣,純粹是因為他們生得多。妻子幾乎每一年每一年都在懷孕,年頭懷孕,年尾生產坐月子,轉過年來又有孕在身。這麼一年年地生著,哪怕多數孩子都有問題並夭折,但總能撞運氣生出一個健康的。
無論輿論怎麼傳,這些有了健康子嗣的家庭應該都散不了,因為再嫁娶的成本對於窮人來說太大了。有了健康子嗣,那就好好過,未來再不叫孩子近親成婚就是。
只有十三戶到現在都沒有健康子嗣。
這十三戶中,又有十一戶已經連著幾代近親成婚了,他們能生成健康子嗣的幾率已經非常小。
南澤縣將會是輿論的發源地。等到輿論興起,這十三戶的家庭很可能會散。哪怕為了謀劃大事,一些犧牲是無可避免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不管這十三戶人的死活。
詹權就想了個辦
法。
正好免費送雞崽的鋪子里人手不夠用。因為送雞鋪日後還要以南澤縣為中心, 向著周邊開設更多的鋪子,人手再多都不嫌多。別的誥命夫人開了送雞鋪,她們的第一家鋪子都開在族親所在地,完全可以培養族親,這樣人手漸漸就充盈了。但南澤縣這邊的鋪子是昌華郡主開的,她父母兩邊都沒有族親,這一招對於她來說就行不通。
偏偏這邊的縣令最靠譜,所以反倒是昌華郡主的送雞鋪進展最好。
想要開新鋪子,他們就需要在當地招人,儘快培養起來。
詹權就把這十三戶的妻子都推薦給送雞鋪了。
這些女人目不識丁,讓她們去經營鋪子,是為難她們。但若是讓她們學著孵小雞,或者小雞孵出來後還要養幾天,這裡頭也需要人手,她們都可以學著上手。只要這些女人品性上沒問題,再勤快一些,她們就能一直幹下去,也就有了穩定的收人。
這十三戶都是家裡窮得不行的,忽然有了這個機遇,一個個別提多珍惜了。
等到輿論傳開,她們或是和離改嫁,有收入就有底氣;或者和丈夫之間存在感情,兩人只想這麼過了,那手裡有些錢,日後去族裡過繼一個孩子,也是一條出路。
至少在過繼孩子這一點上,此時的人想得比現代人開。
因為此時的人看重禮法,只要族譜上你記在我名下,那你就和我親生的一樣。
這樣安排下來,終於到了散播輿論的好時機,詹權覺得是時候行動了。不過,在行動之前,他們決定把丁縣令的注意力調開,免得被這位前朝的探花發現什麼。
“怎麼調開?”下屬問。
如果丁縣令不是一個好的,他們設計讓他摔一跤,叫他在床上養三個月腿,縣令肯定就沒法注意他們了。但這一個月時間,他們走訪鄉下,都能感覺出來丁縣令是個實實在在的好官。當年南澤這邊鬧水災,丁縣令親自在鄉間走訪,想方設法重新修了水道,趁農閒時帶領民眾挖了很多溝渠,後來果然就再也沒遭遇過那樣大的水災。
丁縣令這樣愛民務實的好官,保護起來都不夠呢,怎麼能傷他。
詹權忽然想起一件事,他剛離開京城時,太夫人萬商知道他要去南方,太夫人當時說了一句:“南方?我聽說南方有梯田,就是因地制宜沿著山坡開出來的田地,用來種水稻特別好。這樣還能防止山體滑落,免得一場暴雨就把山下村莊給埋了。”
來南澤縣轉了一個月,詹權好似沒有見過梯田。如果真有梯田就好了。要知道南澤這邊多山,山下又多水域,耕種面積並不多,百姓們其實都窮哈哈地過著日子。
詹權看向下屬:“你們聽說過梯田嗎?”
下屬幾乎都是北方人,不管是東北,還是西北,都從來沒有聽過梯田這東西,一個個茫然地搖著頭。他們很難理解南澤百姓連巴掌大的地裡都要種上莊稼的艱難。
詹權抽了抽嘴角。
因為萬商一貫表現得靠譜,雖然詹權不知道梯田具體要怎麼搞,但他還是找上了丁縣令,認真地說:“我曾聽人說起梯田,雖然不知道具體怎麼在山坡上造田,但據說這個很適合南方,南澤這邊多山多水,可種植面積不大,若能研究出梯田……”
丁縣令好似想起了什麼,忽然面色大變:“梯田?對對對,梯田!我曾在古書上見過梯田,但這些年竟是從未想起過,生生耽誤百姓這麼久!”他只覺得痛心疾首。
在真實的歷史上,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梯田了。
而在這個遊戲成真的歷史上,如果丁縣令年少時看了很多書,那他確實有可能在古籍上見過“梯田”這兩個字。但無論丁縣令怎麼回憶,就只能回憶起來好似只是在一首小詩中見到這兩個字,並不是什麼農書之類的。他們依然不知道梯田要怎麼搞。
本作者莫非小妖提醒您《太夫人的榮華富貴》第一時間在.<a href="http://.[co.co)(com)</p>
但也算是有了方向,不是嗎?
從這一天開始,丁縣令就忙碌了起來。
詹權也忙。
丁縣令在南澤縣召集了好些種田的好手,打算一起研究怎麼在山坡上造梯田,使得南澤縣未來能擁有更多的可以種植水稻的水田;詹權則帶人在暗中引導著輿論。
他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京城。
家境貧寒的書生們依然能在匾額上鑲了一隻白兔子的書鋪裡找到抄書的工作。
農書到底是有限的,抄了夠給技堂上課用的,暫時就不用抄了。書生們現在抄的是一本《常見草藥集》,每一頁介紹了一種常見的能在山上找到的草藥,圖佔了大半頁。若論文采,這個草藥集沒有任何文采可言,通篇都是大白話,介紹某草藥叫什麼,能治療什麼病,一般長在山裡的什麼地方,什麼季節採摘,摘了之後怎麼處理。
這些貧寒書生裡有和宋鈺交好的,正打算往工部使勁,大概是看多了類似的書籍,這些日子變得越發務實了。有一個書生就說:“這書應當不是給我們這樣的人看的,而是給目不識丁的百姓看的。百姓拿到了這樣的書,能真的去山裡採到藥材。”
一個村子裡,只要有一個人能粗淺地認識幾個字,他們就能讀懂這個書了,然後再把書裡的內容教給村裡的其他人,其他人按照書上的圖,就能去山裡摘草藥了。
很多問題,以前意識不到也就罷了;一旦意識到,就會覺得哪哪兒都不對。
他們之前抄的農書,教人怎麼種田的,其實那書就寫得很符合讀書人的閱讀習慣。真正看得懂這些書的人,比如他們這些書生,輕易不會去種田,哪怕日後去當了縣令,應該也想不到要帶著百姓漚肥撒種。而需要這些書的人,他們根本看不懂書。
所以,這類書就應該寫得和《常見藥草集》一樣,才是對的啊!
為什麼以前人們意識到不到這一點呢?
因為寫書的看書的人心裡從來都沒有這個書是為廣大百姓而作的概念吧?
有人特意去請教書鋪掌櫃,問這些書會送去哪裡。掌櫃說:“你們都知道送雞鋪吧?我們東家也參與了。這些書抄好了,日後都會送到送雞鋪裡去,分發給民眾。”
書生們抄書時就更用心了。
唯恐草藥畫得不好、字跡不清楚,到時候耽誤了百姓。
他們甚至兩兩配合起來,你畫得好,你就專管畫畫,我寫得好,我就專管寫。這樣一來,畫可以畫得更精準,抄寫也可以抄得更有效率,每天都能多抄錄兩三本。
安信侯府。
萬商如今視思玉為政策研究秘書,詹權的信寄過來,把上面寫了當地見聞的頁數挑出來,總要叫思玉也看一看。思玉讀了信後,忽然抬頭目不轉睛地盯著萬商看。
萬商被看得一愣,忍不住問怎麼了。
思玉說:“戲文裡常喊縣令為老父母,要我說,老父母應該是您這樣的吧。同樣是阻攔幼兒玩火,有些父母會恐嚇孩子,說玩了這個會死;有些父母卻會教導孩子,火是什麼東西,冒然碰到會有什麼害處。這樣的兩種父母,他們教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孩子都不去碰火了。但前者會在孩子心裡留下恐懼;後者卻教會了孩子思考。”
世上缺乏公平。權貴很難用平等的目光去注視百姓,正如大多數父母很難用平等的目光去注視孩子。所以世上多是第一種父母。萬商恰恰就是極其罕見的第二種。
而這就是萬商身上永遠叫思玉為之感動的地方。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