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18章
那年被稱為“宜敏之年”,她兩本書,總共五冊,直接佔了年度圖書銷售榜前五。
現在這個編輯就是那時找上門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宜敏覺得她很有想法,也很有遠見,加上被對方三顧茅廬的精神打動,所以一口氣簽了十年的約。
那之後,宜敏的作品都交給這位編輯修改、出版、發售。
然而想象中更進一步的願望卻並沒有實現,相反,那之後,宜敏就好像進入了創作瓶頸期。
構思一直被否,說不貼合市場,沒有賣點;好不容易構思ok了,大綱也弄出來了,她躍躍欲試準備動筆,編輯一個電話過來,說她大綱不行,要改。
等按照編輯的建議改完大綱,宜敏卻再也沒有動筆的衝動了。
對此,她自己也很苦惱。
是靈感枯竭了嗎?
明明她腦子裡有很多故事、很多構思、很多想法。
是心有餘,力不足,動筆艱難嗎?
但她每天都保持著寫作的習慣,十年間,累積下來的文字也有近百萬了,但都是被編輯否定的構思,她當練筆寫出來玩的。
現在這個編輯就是那時找上門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宜敏覺得她很有想法,也很有遠見,加上被對方三顧茅廬的精神打動,所以一口氣簽了十年的約。
那之後,宜敏的作品都交給這位編輯修改、出版、發售。
然而想象中更進一步的願望卻並沒有實現,相反,那之後,宜敏就好像進入了創作瓶頸期。
構思一直被否,說不貼合市場,沒有賣點;好不容易構思ok了,大綱也弄出來了,她躍躍欲試準備動筆,編輯一個電話過來,說她大綱不行,要改。
等按照編輯的建議改完大綱,宜敏卻再也沒有動筆的衝動了。
對此,她自己也很苦惱。
是靈感枯竭了嗎?
明明她腦子裡有很多故事、很多構思、很多想法。
是心有餘,力不足,動筆艱難嗎?
但她每天都保持著寫作的習慣,十年間,累積下來的文字也有近百萬了,但都是被編輯否定的構思,她當練筆寫出來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