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抽獎 作品

第二百五十二章 大明闖將李自成

 尤其是在榆林這裡,一眾好漢們的心情可以說是很不愉快了!

 畢竟,榆林就是個軍鎮,管著1700里長城,下轄37座城堡,所屬的墩臺、衛倉、關口,多的難以計數。

 根據明朝早年的軍屯制,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軍屯所得,則用來養兵。而當兵種田的軍戶,則代代相傳,是為世兵世將。這套軍制在後世雖然被人批得體無完膚,但也有它的可取之處。

 比如以地養兵可以省軍費,對於百業凋零的明初而言,積極意義是非常大的。當年如果要朱元璋發餉養兵,以元末明初的經濟,能支持起百萬大軍嗎?說不定連北伐中原的軍隊都拿不出來!

 幾十萬北伐大軍,如果不是為了爭奪土地,而是為了拿幾個軍餉,朱元璋把江南那點地皮刮乾淨了也養不起啊!

 再比如以衛所佔地盤可以紮根基、省後勤。朱元璋再怎麼不討人喜歡,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打下的江山真的很大!

 在歷史上在這方面能超過他的,大概也只有唐朝的李世民了。

 比起那個讓讀書人嚮往的大宋朝,朱元璋開創的大明江山實在要雄壯太多了。

 而要把那麼大的地盤打下來,還要佔據下來,不靠軍屯能靠什麼?

 如宋朝那樣靠募兵根本不可能,軍餉發不起不說,募兵不管種地,後勤軍需都得朝廷解決。後勤轉運就得累死人!

 而且募兵是流水的兵,不在邊疆紮根。就算能佔點地盤,怎麼將之漢化?募兵佔地,然後再募民耕地?朱元璋有多少錢才夠花啊?

 所以朱元璋可以驅逐元朝恢復中原,還可以在有生之年把大明的地盤擴張到那麼大,還可以遷移數百萬漢人人口去邊陲之地紮根,靠的就是這種半封建化的軍屯衛所。

 而後來明朝的不斷縮邊,其實和朱元璋沒什麼關係,而

是朱允炆和朱棣的鍋。沒有他們倆那麼鬧騰,光是九大攘夷塞王就能養好十幾萬鐵騎,什麼北元、滿清,在朱元璋孫子一輩就都不存在了。

 而九邊軍戶的苦,實際上是九大攘夷塞王被圈養和明朝不斷縮邊的必然結果,沒有塞王庇護,九邊軍戶當然就沒有話語權了。而沒有話語權的九邊軍戶當然也不可能在舉國之力的支持下拓邊,不斷收縮邊防也就成了明朝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