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反對的全是精神病
這次他們終於在崇禎皇帝的領導下奮起反抗了,理中客們反而驚訝了,身為基本盤竟然也有委屈?
“你們不是愛護文官老爺的明軍嗎?”
“哦,你說的那些人我認識,他們已經餓死的寒風中了!”
從崇禎皇帝登基以來,極力為普通底層明軍發聲,讓他們不被侮辱,不被輕視,不被汙名化,還是做出了許多貢獻的。
隨著明軍待遇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底層老百姓選擇了加入明軍而不是去造反,這就是一件好事。
當然,這不是學北宋那種垃圾貨色,而是重建軍隊體系。
首先,宋朝軍隊是自願募兵制,也是完全脫產的,和職業軍隊一樣,但宋這麼做不是他想,而是他必須。
因為宋朝的土地很少,尤其是失去了北方大片農田之後宋朝已經無法像以前的朝代一樣靠徵召富有的自耕農來組織軍隊了,耕地都沒了,上哪找富農?
同時,大量失去土地的流民對宋來說也是個問題:“明亡於流”不是瞎說的。
為了應對這些人,宋朝一直奉行著召災,饑民入伍的政策,甚至後來成了一項基本國策,“八十萬禁軍”就是這麼來的。
兵要發餉,還要給遼,西夏,金各種賠款,歲幣。
“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還得和士大夫分賬。
宋哪來那麼多錢?從軍隊訓練的費用里扣,從士兵的武器裝備里扣,為啥宋軍那麼垃圾,這就是原因。
所謂“職業”軍隊,訓練量還比不上前朝民兵,宋軍確實是個職業,可惜職業不是軍隊,但菜也沒關係,死了剛好不用發餉,還有那麼多災民等著安排呢,這就是為啥“鐵血強宋”那麼弱卻還沒爆發農民起義,在安置災民這一方面宋可真是“強”宋。
而反觀大明,大明的軍制建立在元的基礎上,而元則是吸取了宋的教訓:兵的數量確實要保證,但太多兵又養不起,養不起就會像宋軍一樣養成一堆垃圾。
於是,讓兵自給自足的想法就產生了:軍戶制,戰時打仗,平時保證訓練的基礎上種地得糧,這樣就能:“吾養百萬兵不花百姓一文”儘管美好的願望沒實現:後來哪還有兵,全成了老爺家的長工。
但在明初,這個制度就落實的很到位,還沒成長工的軍戶們訓練刻苦,戰鬥力比宋軍不知道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