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整整一馬車都裝不下
聽到內閣首輔黃立極的話,崇禎皇帝不由得滿意的點了點頭。
好,不愧是能當首輔的人,覺悟就是高!
能頂著聖母的壓力來為漢人辦實事,簡直稱得上是忠不可言!
崇禎皇帝治國的核心思想就是:別指望漢人出一文錢的團結費!想要錢,沒問題,派兵來打就行,反正崇禎皇帝戰死之前,是絕對不會賠款的!成王敗寇嘛,打贏了一切都是他們的,打輸了就別怪崇禎皇帝滅了他們全族!
歷史已經證明過了,恩惠是惠不起來的,只會換來屠刀。
五胡亂華,滿清入關,哪個不是例子?
任由這群反賊搞“起義”,漢人就真的要被兔兔乾淨了!
滿清搞恩惠,搞的漢人從99%,暴跌到新生兒不足80%,那麼接下來的代價是什麼呢?
是50%?夠不夠?
不夠!
那麼20%夠不夠?
不夠!
那麼多少才合他們的心意呢?
毫無疑問,就是漢人1%的時候,最符合他們的心意!
別問,問就是“團劫稅”!
漢人都被徵收“團劫稅”徵收到買不起房子(房價包含團劫稅),娶不起老婆,生不起孩子(孩子的消費,也包括團劫稅)。
漢人的收入裡面,除去房租水電,柴米油鹽,只剩下30%不到,還要被抽走20%的團劫稅,只有總收入的10%可以支配,漢人怎麼可能生的起孩子呢?
房價為什麼這麼高,因為團劫稅太多了!
比方說,漢人每買100萬的房子,裡面20萬都是團劫稅!
如果不收團劫稅,漢人就能用80萬,買到同樣的房子,或者用100萬,買到更好的房子。
這就是乾死反賊的現實好處!
他們已經事實上成為了可以壓迫漢人的“特權階級”,也就是俗稱的“天龍人”,“四大神族”。
可以不反抗,而團劫稅只會越來越多,因為漢人沒有桶蘸價值,一定是被抽血抽到死的結局。
而這些反賊,拿到了“團劫稅”,當然就生的起孩子,所以也就越來越多,然後找漢人收更多的“團劫稅”!
沒有孩子,漢人的未來就全完了,一切努力和奮鬥都是在給這些反賊留遺產!
這就是團劫的代價!
任何一個有腦子,不想死的漢人,都應該充分明白這件事,在這麼兇殘的激烈壓迫下,漢人要麼被徹底消滅,要麼就是反賊不斷壯大,然後獨立,最後漢人的國家解體,一如當年的速聯!
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雙方之間只能活一個!
99%的漢人供養1%的反賊,要團劫!
80%的漢人供養20%的反賊,要團劫!
再團劫下去,就沒有漢人了。
這種坑死漢人,尤其是坑死漢人男性維持一時安穩的傻逼辦法,崇禎皇帝恨的要死。
這條被歷史證明的死路,崇禎皇帝腦子進水了才會選這個。
因為崇禎皇帝的基本盤就是漢人,準確的說是漢人男性,只要穩住了漢人男性基本盤,給他們分配了足夠的利益,房產,老婆,他們就會支持崇禎皇帝的統治,從而幹碎全世界。
對,崇禎皇帝只統戰自己的基本盤,對於基本盤之外的,自然是要多麼殘酷有多麼殘酷了!
也許這不是一個好辦法,但是在一套房20萬的團結稅和崇禎皇帝的辦法之間,漢人總要選一條。
如果漢人男性想買一套總價在250萬的房產,那麼他需要付出的團結稅就高達50萬。
誰知道五十萬是多少錢呢?
整整一馬車都裝不下!
五十萬的麵包,和五十萬必須要交給反賊的“團結稅”,到底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猶太人給德國人賣五十萬的麵包,可是反賊也給漢人男性賣五十萬的“原罪稅”,到底哪裡不一樣了?
每個漢人男性,生下來就欠了反賊五十萬的“團結稅”,生育率怎麼會不完蛋呢?
如果帝國越是普世,漢人男性的痛苦就越是深重。
那麼漢人男性,到底為何要為這樣的帝國賣命?
唯恐自己頭上的“老爺”不多?
政權高層才需要考慮自己的普世利益,因為哪怕民族完蛋了,他們也能跑,而底層漢人只需要考慮生存。
如今有願意獻祭自
己全族也要為政權流血流汗的賤人民族,那麼他們也就活該滅亡。
嘲笑五十萬的麵包,但是對於自己同胞(主要是漢人男性)要繳納的五十萬“原罪稅”視而不見,幽默的成分很高。
唐太宗李世民是團劫史觀最早的踐行者。不過後來在殘酷現實面前又被他自己推翻了。
貞觀三年,曾經強橫無比的東突厥帝國,被大唐一戰攻滅,頡利可汗戰敗俘虜。大唐強盛的國力,就如同不可逾越的高山一般,使得北方遊牧民族紛紛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萬國來朝的盛景,讓唐太宗有點飄飄然了。一度相信自己真的擁有多重身份,不僅是中原人的皇帝,還是草原民族共同的可汗。
“四夷君長詣闕請上為天可汗,上曰:“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是後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資治通鑑卷一九三》
也就是在這種美好的期許下:唐太宗說出了那段著名的團劫壬話術:
“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隨後,在如何解決東突厥歸降的幾十萬部眾的問題上,朝堂大臣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魏徵激烈反對收附這些突厥降眾,主張找個機會將他們全部消滅。
“以中國之租賦,供積惡之兇虜,其眾益多,非中國之利也。”
不用想,這麼狹隘極端的思想當然遭到了正處於大格局美夢中的唐太宗否決,魏徵無奈又據理力爭:
“突厥世為寇盜,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盡殺,宜縱之使還故土,不可留之中國。永嘉之禍,殷鑑不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