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重建神州貨幣體系
張居正改革時,推出“一條鞭法”,明確規定的將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稅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但由於地方官從百姓手裡得到的大多是碎銀,因而需要以火熔化鑄成銀錠才能上繳國庫。
在重鑄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銀兩損耗的現象。故而這種因為鑄銀而產生的、需額外繳納的稅款就被稱為“火耗”。
徵收火耗,其實是一種合理的制度。
因為不僅是重鑄過程中會有銀兩損失的情況,在日常使用時,現銀也往往會因磕碰、磨損等原因造成流失導致分量不足。但是這種損耗的數量往往都是很小的,而且是不確定的。
但地方官員在徵收時往往要求納稅人多交火耗,甚至某些地方,已經喪心病狂到了每一兩白銀竟要收二兩銀子的火耗!
至於為什麼要這麼做,怪就怪朱元璋規定的官員俸祿實在是太少。
以前各級官員僅靠朝廷發的工資,只能保證最基本的開支,連體面的生活都無法維持。
崇禎皇帝也不能指望誰的覺悟都跟海瑞一樣高,所以那些收上來的火耗錢,基本都進了各級官員的腰包,成為了他們極為重要的“灰色收入”。
而如果能夠推行火耗歸公和徵收大明銀元,就能大幅度的降低老百姓的實際稅率。
崇禎皇帝當然知道,大明的商人跟官員,從來都是最善於鑽法律和政策空子的人。
沒辦法,這些傢伙太聰明瞭。
他們有一萬
種辦法,能將崇禎皇帝的大明銀元給乾死。
比方說,拿了崇禎皇帝的大明銀元,回家融了,再摻些雜質,鑄造成新的貨幣,傾銷給農民,輕輕鬆鬆就能毀滅大明銀元的一切市場前景。
然而,早知會有這麼個結果的崇禎皇帝,早早的就打好了補丁。
幾年之後,大明徵收的白銀,只要大明銀元,不要別的貨幣。
當然,這個法案不能現在就出來,面對嚇壞了朝臣。
而貨幣存在的意義,在於流通。
能流通起來的貨幣才是錢,不能流通的貨幣,就是校長的金圓券!
能交稅,外觀精美,含銀量十足的貨幣,就是可以秒殺一切貨幣的存在。
再過幾年,等天下百姓認可和接受了日常交易使用大明銀元后,崇禎皇帝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宣佈收回私人和地方的鑄幣權,並將大明銀元作為唯一法定銀幣。
看著拿起大明銀元不斷打量的朝臣們,崇禎皇帝開口道:“眾愛卿看看朕所鑄的這大明銀元如何?”
說來也是好笑,此時的世界,對於金融和貨幣的概念,幾乎是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