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虛弱的遼鎮
哎呀,原來是幫著滿清殺漢人的狗,------施琅啊!
好,光榮!
所以一群以李成梁為首的遼鎮軍頭看到這一幕,直接玩養寇自重的把戲。
誰也不願意對各女真部落進行徹底的征服,免得自己被狡兔死,走狗烹。
而萬曆皇帝覺得遼鎮已經尾大不掉,李成梁坐擁數千家丁,橫行關外,還不肯為大明效死,這尼瑪不是心腹大患是什麼?
所以朝鮮戰役,就變成消耗遼鎮一次機會。
在朝鮮那種多山的地方不調動內地的步兵上去填線,而是使用以騎兵為主力的遼鎮去填線,萬曆皇帝的心思,也就不用多說了。
而且朝鮮戰役的時候,李成梁已經不再是總兵了,這導致李家的財力開始大打折扣。
人走茶涼,在任何地方都是存在的。
在李成梁滾蛋之後,遼鎮十年之內八易其帥,平均一任遼帥只在職一年多。
就這麼點時間,能夠上下打點清楚就不容易了,就連給自己準備一點養老錢都很困難,更別說像李成梁一樣大規模養家丁了。
所以遼鎮的武力基礎,也就是家丁,在萬曆皇帝的刻意微操之下,產生了極大的動搖。
就在這個時候,豐臣秀吉發動了朝鮮戰役,李如松又帶著遼鎮去和倭寇死磕。
雖然遼鎮摧枯拉朽般的碾碎了倭寇,但是在山地使用騎兵的惡果開始顯現,遼鎮騎兵,或者說遼鎮家丁損失雖然不大,但是戰馬損失極大。
戰馬,就相當於冷兵器時代的坦克。
一場戰役下來,如果坦克損失過半,後方還不給彌補,軍隊的戰鬥力就費了。
更糟糕的消息是,摳門的朝鮮人,不肯為來援的明軍提供糧草。
誰能想象,明軍居然要自己掏錢找朝鮮人買糧食?
戰馬,可是非常能吃的。
不給戰馬食物,它就跑不動,沒有戰鬥力。
一眾遼鎮軍頭看著高上天際的伙食費,整個人人都麻了。
偏偏萬曆皇帝不准他們劫掠朝鮮,逼著他們掏錢買糧食。
所以朝鮮戰役打完,一眾遼鎮軍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居然離奇的發現他們虧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