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裡的梨子 作品

第91章 萬狐之王:純狐氏(求訂閱)

 楊毅與四傑回到楊氏武館後,立即進了楊天雄的書房。 

 “爹!您讓孩兒與四傑受了如此大的屈辱,卻說時機未到,不能道出因由。” 

 “孩兒猜想,不外乎是想證明姜懷志是否得到了山精。” 

 “昨日那一出早已經傳遍了整個妙道鎮,那陸遠不知為何,似乎一直向著陳澈……” 

 “即便讓我們知道了姜懷志果真得到了山精,又能如何?難道還真敢公然上晴雨山將他殺了麼?” 

 怨氣歸怨氣,楊毅發洩一通之後,還是將在晴雨山下的事情、完完整整的跟父親說了。 

 對姜氏武館所有人的每一句話,一字不漏,不增不減,如實敘述。 

 楊天雄聽完不住的冷笑。 

 “陳澈好一張利嘴,只是他不知道,姜懷志那條救命藥方便是鍾發給他開的。” 

 “若沒有山精,鍾發也是束手無策,他又何須到臨水鎮拜訪鍾發。” 

 “事情實鑿了:陳澈果然為姜懷志尋到山精!” 

 楊毅點頭。 

 “爹,孩兒也能猜到!還是那句話,我們又能如何?” 

 楊天雄謹慎的往四周看了看,還是不放心,探頭出窗戶觀察了好一陣子,關上了窗戶。 

 壓低了聲音: 

 “從時間上算,姜懷志今日子時吞服山精,明日子時開始進入關鍵的修復脈絡狀態,正是要他命的好時機!” 

 “人不能做的事情,妖魔鬼怪卻是可以的!” 

 “爹今日跟你攤牌了,爹一直豢養了三十六狐妖!” 

 楊天雄此話一出,便有了開頭的一幕。 

 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楊毅直嚇得靈魂出竅。 

 而且,自己的父親二十年前還是征討狐妖的將軍,豈不是知法犯法! 

 楊天雄自然能預料到兒子的反應,也不理會,徑直來到當年當剿魔將軍時、穿的那副盔甲前。 

 在護心鏡上用力一按…… 

 隨著陣陣沉重的聲響,盔甲旁的地下出現了一個地下室的入口。 

 楊毅還沒從驚惶中恢復,卻不期然想道:果真薑還是老的辣! 

 那副銀甲是楊天雄專屬的,於他來講價值連城,於旁人來說,一文不值。 

 自然不會引起任何人的覬覦。 

 另外此銀甲對楊天雄意義非凡,他每日必然自己親手去拭抹,沒人會覺得驚訝,更沒人會想到它竟是地下室入口的機關。 

 看到父親招手,他只得硬著頭皮跟了進去。 

 那是一條往下的通道,竟然深入地下有百丈餘。 

 期間經過了三重門,每一重門上皆有束縛的陣法。 

 最後來到一個密室,裡面關了三十頭瘦得幾乎只剩下骨頭的狐妖,垂頭喪氣的,看到兩人進來,連抬起眼皮的力氣都沒有。 

 可見,在它們的琵琶骨上都貫穿了一條刻有特殊印記的鎖鏈,即便它們在巔峰時期,也難以逃脫。 

 楊天雄從懷裡摸出匕首,在自己手腕上劃了一道口子。 

 大步上前,狐妖們都仰起了腦袋,在那一刻,眼神發出一絲貪婪的光芒,昭示著它們尚有生命氣息。 

 楊天雄熟悉的往每一頭狐妖口中滴下一滴鮮血。 

 楊毅恍然,它們是依靠父親的血來吊命的。 

 “毅兒,二十年前,剿魔大戰,為父俘虜了伺候在妖王身邊的三十六頭狐妖。” 

 “原是受了恩師、大將軍鄭少保的密令,秘密審訊,以獲得妖魔裡面的秘密。” 

 “不曾想成就了今日此事,合該姜懷志命短!” 

 呼! 

 楊毅長長舒了一口氣! 

 放心了! 

 鄭少保是引薦楊天雄為官的恩師,並非授業恩師。 

 事實上,在楊天雄與狐妖大戰時,鄭少保便因年老、且重病去世了。 

 楊天雄一直以來都為當年不能奔喪而耿耿於懷。 

 如今楊毅自然知道,父親那是……淚中藏笑! 

 按楊天雄說法,當年鄭少保賜予他一件鎮妖法器,能漸漸消掉狐妖的修為,以便於他進行審訊。 

 鄭少保死得突然,他下達的密令便無人知曉了,楊天雄也改變了主意。 

 花了大心血,將鎮妖法器進行了改良,並沒有消掉狐妖的修為,反倒能令它們成為行屍走肉,說白了,就是殺人機器。 

 楊天雄每日以自己的鮮血餵養,三十狐妖只會聽他一人命令,接受了命令之後,不死不休! 

 “毅兒,當日為父看出了姜懷志深藏不露,便動了這個心思,後來發現,妙道鎮臥虎藏龍,就決定行動起來。” 

 “你謹記一件事情,也是為父這些年來的人生經驗!” 

 “天下間根本沒有什麼相逢一笑泯恩仇,仇恨結下了,永遠解不開,你若決心跟一人結仇,必須具備能殺他的本領!” 

 “昨日你攔路劫殺陳澈,擺明了要姜懷志的命,他若好轉了,絕不會放過我們,既然如此,他必須死!” 

 楊毅重重的點頭,不過還是不大放心。 

 “爹,此事不會有任何後患吧?” 

 “絕對不能!便是給陸遠洞悉了妖狐的存在,他也查不出來與為父有半點的牽連!” 

 楊天雄十分自信,眼神也十分陰鷙。 

 “待姜懷志死了,為父自當帶頭為他請功,說一句是當年妖狐餘孽報仇便是,讓他得一個身後的好名聲吧!” 

 楊毅不禁歎服: 

 “爹,您真是有仁者之風,難怪當年能成為剿魔軍將軍,有道是仁者無敵!” 

 “毅兒,爹再教你一個道理,死者為大,必須保持敬畏,活人不與死人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