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麥救濟也振振有詞說起來
一看到眾人在旁邊,開始支持自己了,麥救濟膽子,一下子就大得很。在那裡吹鬍子瞪眼的,口水炸得哪裡都是:
“以後我們村裡,以前什麼老東西,說不定都會要搞出來。那些事情一樣一樣,會恢復到先前那樣子。”
“也是的,就像年頭什麼,三親六故的,全不認了?除了吃飯拉屎,什麼好事情,開心的事情,快樂的事情,都不讓做了?以後要做出來。你就放心好吧。聽我的,不會有錯。”
眾人想不到的是,這麼膽大包天的話,是從麥妙娟口裡講出來的。眾人聽得都愣在那裡。有麥妙娟在一邊幫了腔,麥救濟也振振有詞說起來。
幾個人的話說到這裡,眾人聽了,不再言語。
這村裡人叫做《過洋樂》。是在很久以前年代裡,就做出來了的。要是一旦做起來,聲勢相當浩大。過去的東莞村人,在喪葬禮儀中,是用這《過洋樂》,做送殯用的。
在本土上,卻用個外地音樂,辦家裡的喪事。就讓的人感到奇怪。不過這風俗,在東莞村裡,有很久的歷史。
事情始發於宋末元初,有個很名的理學家李用。是離東莞村不遠篁圍白馬鄉人氏。“精通理學,平生所著有《論語解》,曾受到宋理宗皇帝的賞賜。
那年元兵進佔廣東,李用隻身東渡外國去講學。許多外國人都受到感化,尊稱他為夫子。到八十一歲去世時,外國人鼓吹起《過洋樂》,送他靈柩迴歸故里,葬於聽濤山中。
至今莞人送喪,所用“鼓手”,樂人與樂曲,與他處是有大異的。富有之家,僱用的是“鼓手”兩隊,一隊紅袍,一組白袍,各八人。樂
人均戴花帽,帽以麥草編制,直徑約60釐米,上飾以紅花綠葉,絹制。
紅白兩隊,花帽同而袍色異。“鼓手”為專業,人死,僱用。吹打於喪家門前,相當於報喪,吹打一番之後,即停,有親友祭弔,即起樂,與祭弔相終始。
“鼓手”前導,如兩隊,先紅後白,直至墳場。葬畢,前導而歸,謂之“番喪”,直至喪家門口而止。送喪之曲、番喪之曲,各自不同。時至今日,其風未泯。好多人家因陋就簡,用紅袍數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