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窮飛瀑 作品

第104章 惠岸覆命


 (1)

 惠岸行者身著一襲素淨的長袍,那長袍在微風中輕輕飄動。

 他神色肅穆,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

 腳下祥雲潔白如雪,軟綿綿的,彷彿踩在棉花上一般。

 惠岸行者微微一用力,祥雲便快速向前飄動。

 他在天空中疾馳,身邊不時有微風拂過,吹得他的髮絲輕輕揚起。

 藍天白雲之下,惠岸行者如同一位仙人,向著那神秘的天庭飛去。

 一路上,他看著下方的山川河流,心中感慨萬千。

 天庭,那是眾神居住之地,充滿著神秘與威嚴。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必須儘快趕到天庭。

 於是,他加快了速度,祥雲在他腳下如同一道閃電,飛速向著天庭的方向前進。

 終於,惠岸行者來到了天庭。

 這裡仙霧繚繞,宮殿巍峨。

 他邁著沉穩的步伐,朝著托塔天王李靖的府邸走去。

 一路上,遇到的神仙們紛紛向他點頭示意。

 惠岸行者也禮貌地回應著。

 來到府邸門前,惠岸行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然後恭敬地向守衛通報。

 守衛進去通報後,很快便出來請惠岸行者進去。

 走進府邸,惠岸行者看到父親托塔天王李靖正坐在堂上。

 他快步上前,行禮道:“父親,孩兒前來拜見。”

 李靖微微點頭,說道:“起來吧,此次前來,所為何事?”

 惠岸行者站直身子,說道:“父親,孩兒此次前來,是要向您詳細彙報‘通天井’事件的始末及處理情況。”

 惠岸恭敬地行禮後,挺直身子,神色鄭重。

 惠岸說:“整個通天井事件,緣起於江湖傳聞。我們李家歷代鎮守陳塘關實則是守護通天井的秘密還是被人猜到了。只是無法得到驗證罷了。”

 惠岸繼續說道:“這次適逢明朝朝廷走向衰敗,百姓民不聊生,闖王等農民起義事件不斷,天下亂紛紛。闖王從道家流派獲悉了通天井傳聞,想通過利用通天井來改變天下運勢。”

 惠岸頓了頓,說道:“朝廷總兵孫傳庭聞訊追蹤到陳塘關,雙方於是在陳塘關明爭暗鬥,風波由此形成。”

 惠岸繼續說道:“但雙方還是很剋制,沒有破壞通天井之心。局勢很微妙。直到朝廷的特務機構東廠的介入,他們志在控制通天井,獲得異寶。”

 惠岸氣憤地繼續說:“東廠居然動用火器‘無敵地雷炮’來硬的,硬攻結界得手。但他們不知道,這次攻破結界擾亂通天井,明朝氣運至少衰減十年左右,而且可能出現大疫情,可能害苦芸芸眾生。”

 惠岸嘆氣道:“這也是天下命數使然。可能該有此劫吧。”

 惠岸繼續說道:“幸好父親您喚醒了乾坤弓和震天箭,他們將入侵的東廠錦衣衛全數滅殺在通天井裡,從而阻止了這場危機擴大。那時我在崑崙秘境中求取仙藥救治孫如煙,說來慚愧和遺憾。”

 惠岸想起來孫如煙,嘆口氣:“這次朝廷孫總兵的小姐孫如煙,屬於事件無關之人,居然被東廠設計害了,著實令人氣憤。”

 惠岸繼續說道:“後面我直接找了東廠廠公王德化,他知道會影響明朝氣運後,也就收手了,不敢打通天井的主意了,還承諾建設蘑菇山莊,後面協助維護通天井的安全。”

 惠岸高興地總結說:“現在李忠一家,還添生力軍田玉兒,也就是殷氏的外甥女,她和李寶喜結連理,他們繼續按原有的規則,守護通天井。這件事總算塵埃落定了,平穩恢復了。”

 李靖聽後,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對惠岸的行動表示認可:“你做得很好,惠岸。此次事件處理得當,避免了一場災難。你不愧是為父的好兒子。”

 (2)

 惠岸告別父親後,再次踏上征程。他身著那襲素淨長袍,在微風中輕輕飄動。他腳下祥雲升騰而起,潔白如雪,軟綿綿的。

 惠岸微微一用力,祥雲便快速向前飄動,朝著南海普陀山的方向疾馳而去。

 天空中,藍天白雲相映成趣。

 惠岸一邊飛行,一邊回想著剛剛與父親的對話,心中滿是使命感。

 他知道,向觀世音菩薩稟報此事同樣至關重要。

 一路上,微風拂過他的髮絲,輕輕揚起。

 他看著下方的山川河流不斷變換,心中感慨萬千。


 南海普陀山,那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充滿著神聖與莊嚴。

 終於,惠岸看到了南海普陀山的輪廓。

 那座仙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仙氣繚繞。

 惠岸加快速度,祥雲如同一道閃電,飛速向著普陀山前進。

 來到普陀山腳下,惠岸收起祥雲,邁著沉穩的步伐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奇花異草散發著陣陣芳香,仙鳥在枝頭婉轉啼鳴。

 惠岸心中的崇敬之情愈發強烈。

 走進觀音菩薩的道場,惠岸看到觀世音菩薩正端坐在蓮花寶座上,慈眉善目,神聖莊嚴。

 他急忙上前,恭敬地行禮道:“弟子惠岸,拜見觀世音菩薩。”

 “菩薩,‘通天井’事件已基本解決。”惠岸恭恭敬敬地說道。

 他微微垂首,神色中帶著一絲如釋重負。

 菩薩微笑著點頭,那笑容如同春日的暖陽,讓人心中溫暖。

 菩薩的眼神中滿是慈愛與欣慰,“惠岸,你的表現值得肯定。在此次事件中,你不僅展現了勇氣,還領悟了許多道理。那‘通天井’乃是天地之間的重要通道,稍有差池便會引發大禍。你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阻止了東廠廠公的陰謀,又與闖王軍隊及李忠一家合作,確保了通天井的安全,實乃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