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東廠介入
首先,軍隊中的腐敗現象嚴重,那些當官的一心只想中飽私囊,根本不顧及士兵的死活。
士兵們的待遇極差,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連基本的軍餉都經常被拖欠。
其次,軍隊的訓練水平也是一塌糊塗,士兵們平日裡懶懶散散,缺乏嚴格的紀律約束,這樣的軍隊又怎能有強大的戰鬥力呢?
再者,軍隊的裝備也非常陳舊,很多武器都已經生鏽,完全就是一堆廢鐵。
這樣的裝備,如何能夠抵禦外敵的入侵呢?
更糟糕的是,軍費開支異常龐大,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老百姓的賦稅日益沉重,生活越發艱難。面對如此困境,朝廷裡負責處理邊患問題的兵部尚書等官員整日忙碌不停,絞盡腦汁地制定軍事戰略,調配兵力,組織防禦和反擊。
然而,他們的決策並非總能生效,因為局勢太過複雜多變。
各地的督撫將領們揹負著沉重的責任與使命,他們必須率軍於前線奮勇殺敵,以抵擋外敵的侵略。
在廣袤無垠的東北大地上,有這樣一群英雄豪傑,他們以血肉之軀,築起堅不可摧的防線,抵禦著後金的侵略。
其中,袁崇煥和祖大壽就是這群將領中的佼佼者。
袁崇煥,這位英勇無畏的將領,他的名字如同驚雷般響徹戰場。
他不僅擁有過人的勇氣,更是智謀超群。
面對後金強大的軍事壓力,袁崇煥帶領著他的士兵們浴血奮戰,每一次戰鬥都是生死較量,但他們始終堅守陣地,從未退縮。
在寧遠之戰中,袁崇煥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他巧妙地運用戰術,讓後金軍隊陷入困境。最終,後金軍隊不得不撤退,留下滿地狼藉。
這場勝利,不僅讓袁崇煥聲名遠揚,也給了後金沉重一擊。
與此同時,祖大壽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將領。
他與袁崇煥並肩作戰,一同抵抗後金的入侵。
在戰場上,祖大壽毫無畏懼,奮勇殺敵。他的勇敢和決心,成為了士兵們心中的榜樣。
為了保衛國家,祖大壽不惜一切代價。
他率領軍隊,數次與後金軍隊激戰,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他的忠誠和奉獻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讚譽。
在袁崇煥和祖大壽的領導下,明朝軍隊展現出頑強的戰鬥力。
他們以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扞衛著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
儘管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但他們從未放棄過希望。
這些英勇的將領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真正的愛國情懷。
在廣袤無垠的西北邊疆地區,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無聞地堅守在崗位上,扞衛著祖國的邊境安全。
這些地方將領或許沒有像袁崇煥、祖大壽那樣名垂青史,但他們同樣以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保衛著這片土地的安寧與和諧。
這些將領們深知責任重大,毫不懈怠地履行著自己的使命。
他們時刻保持警惕,嚴密監控著邊境線上的一舉一動,確保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過他們敏銳的目光。
他們以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抵禦著惡劣環境帶來的種種困難,毅然決然地堅守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上。
儘管生活艱苦,條件惡劣,他們卻毫無怨言,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
他們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換來國家的和平穩定。
總而言之,崇禎十年時,明朝的邊患形勢異常嚴峻,令人窒息,軍事狀況更是一塌糊塗。
朝廷及軍中的部分官員和將領雖竭盡全力應對邊患問題,但他們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實在是舉步維艱!
(3)
崇禎十年的一個上午,陽光雖然明媚,但卻無法穿透明朝京師東廠府衙上空的陰霾。
東廠廠公王德化邁著沉重的步伐走進府衙,他的臉色陰沉得彷彿能滴出水來。
自從崇禎元年皇上除掉魏忠賢等權宦之後,東廠的勢力和威望便一落千丈。
作為廠公,王德化一直在尋找機會重振東廠的雄風。
就在這時,錦衣衛千戶魏玉急匆匆地跑進來,神色凝重地向王德化密報:“廠公,陝西總兵孫傳庭八百里快馬送信到兵部,奏報說有小股闖軍人馬流竄到了天津陳塘關區域,而且這件事似乎與托塔天王李靖的傳說以及‘通天井’可能現世的傳聞有關,所以急報請兵部處理。”
王德化聽後皺起眉頭,心中暗自琢磨起來。這些闖軍難道真的是衝著“通天井”而來?如果真是這樣,那事情可就麻煩了。
他沉思片刻,然後問道:“兵部是怎麼回覆的?”
魏玉回答道:“兵部尚書認為當前邊患軍情緊急,兵力資源有限,而且朝廷官軍包圍闖軍與闖軍的主力決戰在即,這小股闖軍成不了氣候,暫時無需管他。”
王德化冷哼一聲:“這些傢伙,總是自以為是。那關於奏報中的傳說,兵部又是怎麼看的?”
魏玉繼續說道:“兵部對總兵孫傳庭奏報中的有關托塔天王李靖的傳說和有關‘通天井’可能現世的傳聞,頗有微詞,認為不該以訛傳訛。所以,他們對這份八百里奏報採取了擱置處理。”
王德化皺起眉頭,不悅地說:“哼!這些人真是無知無畏!那孫傳庭可是三邊總督、兵部侍郎,身經百戰的名將。他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嗎?”
魏玉點點頭,表示同意。
然後他又接著說道:“兵部還認為,總兵孫傳庭把精力放在這些虛無縹緲的事情上,不利於作戰,也有失體統。因此,他們打算擱置這份奏報。”
王德化摸著下巴,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看著魏玉,問道:“你怎麼看這事?”
魏玉拱手道:“廠公,下官幼年曾經拜師蜀山學道,雖然沒有什麼成就,但多少知道許多玄幻之事。”
魏玉分析道:“總兵孫傳庭是個有著非常威望和軍事資歷的將帥,對於區區小股闖軍流串到陳塘關,他就八百里快馬急報兵部……廠公,您不覺得很奇怪嗎?”
王德化聽後,眉頭微皺,眼中閃過一絲疑惑。他點了點頭,沉聲道:“經你這麼一說,這事確實透露出一股奇怪。孫傳庭如此大人物,對需要急報兵部的事情怎麼可能會沒有掂量掂量?”
他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目光緊緊地盯著魏玉,似乎在思考著其中的緣由。
魏玉繼續說道:“廠公,據我所知,孫傳庭此人並非無能之輩,而是一個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將領。他不可能因為區區小股闖軍而輕易驚動兵部,除非這背後隱藏著其他原因。”
王德化微微頷首,表示贊同。
他心中暗自琢磨,難道這件事真的有什麼蹊蹺不成?還是說孫傳庭故意誇大其詞,想引起朝廷的重視?
但無論如何,這件事情必須要調查清楚。
魏玉沉思片刻後,小心翼翼地回應道:“大人,依卑職之見,此事萬不可操之過急。儘管兵部的觀點頗具說服力,然而總兵孫傳庭的功績卓著,其奏報亦應受到重視。”
魏玉提醒道:“或許,我們可先行了解具體狀況,而後再做定奪。”
王德化微微頷首,表示認同,道:“所言甚是。此事確需審慎處理。然兵部的態度亦不容忽視。”
王德化特別交待:“魏玉,如此......這般......,你先去徹查一番,以確定此事真偽。切記,切莫打草驚蛇,以免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魏玉接著說道:“廠公,剛才的情報中提到一個關鍵細節,就是事關托塔天王李靖和‘通天井’的傳說。”
魏玉提醒說:“總兵孫傳庭竟然會在奏報中提及此事,那麼這個傳說中,難道存在什麼特別的玄機嗎?”
王德化眼神閃爍,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若有所思道:“嗯,這件事確實有些古怪。你立刻前往兵部,將那份八百里奏報抄寫一份回來。”
魏玉拱手領命:“是,廠公!”
王德化坐在椅子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