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幾乎沒有缺點的君王
“而王莽之時,流民遍地,王莽的地分不下來,王莽又沒法給他們發吃發喝,活不下去,自然只能揭竿而起。”
“天下大亂也削弱了豪強的實力,在大亂中,豪強同樣會遭受衝擊,損失人口、兵甲、糧草等物,不復在王莽時那般強大。”
“另外,劉秀的政令相比於王莽也不同,他的度田令可沒將土地收歸為國有,仍可歸屬於私人。”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使得豪強們雖抵制劉秀的政令,但抵制沒有在王莽時那般強烈。”
“雖然劉秀的政令也在損害他們的利益,但劉秀沒將他們逼上絕路,哪像王莽直接要把土地收歸國有,若真讓王莽做成,他們的田產將在一夜間化為烏有,豪強們肯定不能接受!”
說到這,李念想到了魯迅的那句話,笑道:“後世有位文豪說過一番有趣的話,可用來形容劉秀、王莽和豪強們的關係:”
“中國人
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王莽對土地的政令就是‘拆掉屋頂’,豪強們肯定不允許,而劉秀則是‘開個窗子’,相比起不能接受的‘拆掉屋頂’,當然是‘開個窗子’更能讓豪強們接受。”
所以說,王莽真是個冤種,沒有他搞的土地政策,劉秀推行他的度田令十有八九會阻力更大,但有了王莽這個掀屋頂的先行者,度田令也不是那麼不能接受。
至少劉秀沒讓他們一夜間田產全部清零,也就不好以後繼續兼併土地、藏匿人口了,日子要過得比以前相對艱苦一些,如今皇帝老兒勢大,大家捏著鼻子忍忍!
李念接著道:“劉秀在建立東漢的過程中,不僅取得了巨大聲望,更鍛煉出了一支實力不俗的軍隊,以及忠誠於他的文臣武將,這些都成為了支持他辦事的力量。”
“王莽在為道德完人時,在聲望上也許能同劉秀相比,可其他方面卻遜於劉秀,等到其篡漢、道德金身被破後,則更加不如。”
“劉秀為帝一生幾乎沒有缺陷,其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做的極好。”
“對內與民休息、整頓吏治、善待功臣、抑制豪強,使得經歷大亂後的天下開始恢復元氣。”
“對外雖不像武帝時那般打得四夷安服,卻也讓匈奴分裂、西域諸國願意臣服,邊疆多族歸順,更派馬援平定了交趾叛亂。”
這劉秀竟然是一位幾乎沒有缺點的帝王,而且文武雙全、內外通吃,簡直不可思議。
如文帝也有像對外不太行的這種缺點,而像漢武,功雖大,過也不少……
劉秀就沒有晚年時昏聵,整出些禍事來啥的?
李念道:“若真要硬算劉秀的缺陷,於臣而言,可能也就其崇尚儒術和接見腳盆使者,賜了‘倭國’之名,但這些實際上也不是缺陷,那時的儒家仍有可取之處,他也不會想到千百年後之事。”
“建武中元二年,在位二十九年的劉秀離世,享年六十二歲,留遺詔曰:‘朕無益百姓,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聽到這份遺詔,始皇三人皆陷入沉默。
蒙恬、蒙毅在想明明是這般有為的一位帝王,在離世時卻稱自己“無益百姓”,還讓將後事儉省著辦,不要那些官吏郵寄唁函弔唁。
始皇則在心中思索,如果是他離世,能否留下這種遺詔,說自己“無益百姓”,要求“務從約省”?
面對後世的這種優秀帝王,始皇感覺壓力很大,他心氣高,有一個巨大的野望:
他不僅要超過前人,也要讓後人難以超過,成為後世帝王之楷模。
可這後世帝王好像真不容易全方面超過!
始皇心裡明白李念給他講說劉秀這些優秀帝王的那點小心思,不僅是讓他知曉後世歷史,也是有意讓他生出跟優秀帝王相比之念,讓他發生改變,不會變成李念所知歷史上的那位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