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還是得先發展國內
機智的大臣心中早有明悟,這位李尚書是陛下專門讓其過來,為的便是讓他們知曉地外有地,天外有天。
陛下的意圖很明顯,是讓他們在日後決定政令、處理政務時,能從更廣闊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讓他們從原本只著眼於大秦國內變化到既著眼大秦國內,又能看到國外。
這一眼界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將很大!
如果只著眼於大秦國內,那麼決定政令時,這些大臣無疑會以國內最為優先,會定出許多有利於大秦治理穩定,卻不利於大秦真正強盛的政令。
譬如焚書坑儒、聚天下之兵於咸陽,鑄以為金人十二、壓榨消耗民眾的力量……
大秦諸公雖是這時代頂尖的聰明人,但依舊是封建統治者,不知曉外界之大,不讓他們產生危機和慾望,他們只會將主要的精力和手段用在大秦國內維穩上。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不僅會內耗掉他們的才能,同樣也會消耗大秦發展的時間。
這種事,在李念所知的歷史上已經發生了上千年,使華夏領先於世界許久,卻終為人所超。
始終侷限於這片土地,不對內殘酷鎮壓維持穩定,還能做什麼?
而知曉了外面更有天地,他們的思想便會發生一定的轉變,至少在定下某些政令時會考慮:此條政令對外會如何?
這轉變也正是李念所想要看到的,思想總是先於行動,若思想未能成行,那後續的行動也會大受阻礙。
以大秦如今的情況,就算知道了海外多寶地,但也染指不了,必須得優先發展國內,修練內功,不過某些事先要做預備,總不能等需要用時再去做。
那不符合實際,也不是治理一個國家的策略!
國務省首相王綰道:“李尚書之言雖不確定全為真,可也使我等見識到世界之大,域外之地富饒不下於大秦。然臣以為當前更要著重於大秦之內,而非外!”
“今我大秦之民尚未能人人食飽飯,穿上衣,且連年征戰,民生凋敝,原六國之地民眾未完全信服,豈可棄國內諸務而望於外也?”
這話引得諸多大臣點頭。
是啊,國內都沒建設好,就想著海外那眾多的寶地,捨近求遠不說,更不切於實際!
難道要通過拼命壓榨民力去海外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