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煩 作品

第163章 對於桓奕來說,這只不過是爭寵模擬器!

 【晟武十六年七月,大周王朝的故臣向楚世昭請示,希望能夠復國大周,將國號再度更正。】

 【楚世昭面對這些故臣的請求,坦然拒絕。】

 【在楚世昭看到,大景王朝建立之前,大周王朝就已經滅國了七年之久,更重要的是,楚世昭的許多政見都和大周王朝的治政思路截然相反。】

 【尤其是在大週末年的時候,楚世昭一心為國,反被誣謀反,這是他斷然不能接受的事情。】

 【“國既已亡,何故復周禮乎。”】

 【“朕以民起,也因民而立景,若是復周,此置萬民於何地乎。”】

 【“難相忘困頓難行之日,垂淚而依之民。”】

 【“景非我一人之國,一人之功,是天下人之國,天下人之功,以一人之功而廢黜國家,再興大周,實為視萬民功績於不顧。”】

 【晟武十六年八月,楚世昭在長安外設立了萬民碑,上面刻滿了那些為戰事而犧牲的名字。】

 【同月,楚世昭回到了應天府,他將長安視為二都,而應天府才是大景的真正國都。】

 【晟武十六年九月,楚世昭深知天下之事,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故此,他不為自己的功績而沾沾自喜,致力於使百姓富庶之事。】

 【深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楚世昭任用了以文俞、桓盛為首的官員,開啟了晟武新政。】

 【竭力整頓吏治,以緩解統治危機。】

 【大景立國以來,長年累月處於戰爭狀態,國家制度甚為苛刻嚴厲,各地官員治理國家,皆以考成法的方式,追求政績,為政苛刻,治下的百姓壓力頗重。】

 【許多官員為了取得政績,不惜製造冤假錯案,這讓楚世昭頗為頭疼。】

 任何政策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用久了,就會出現變化。

 考成法的出發點,是讓官員們兢兢業業,避免出現那種鬆弛感極佳,不務正業的官員。

 可是太過於追求業績,使用末位淘汰制的方式,就會逼迫官員去做事,有些地方明明沒有什麼案子,可是沒有案子等於說是沒有政績,那麼按照考成法,一個沒有政績的官員是不能升遷,只能滯留的。

 那些渴望進步,想要在新生國家之中有一席之地的官員,就會想盡辦法去創造業績。

 更有甚者是通過弄虛造假的方式創造政績。

 打個比方,比如說每年秋收,假設揚州這個地方的糧食產量是一萬石,但是當地的官員為了取得額外的政績,他上報朝廷,說揚州今年的秋收大漲,一共有十萬石的糧食產出。

 翻了十倍的數值,那麼糧食能從哪裡來?

 又不可能是官員自己出,他們會想辦法拿各種理由,讓底下的百姓交糧。

 明明楚世昭沒有額外徵收那麼多的糧食,底下的官員卻能因為考成法,為了政績,而誇大了糧食的徵收量,瞞住下面的百姓,哄住朝廷的君王。

 而地方和中央是有信息差的,楚世昭又不可能面面俱到,真的知道當地的糧食產量有多少。

 任何君王面對這樣糧食增收的局勢,都會覺得當地的官員做得不錯,沒有想到這些官員會通過壓榨百姓的方式來收穫業績。

 如果碰到幾個不當人的君王,像嘉靖這種,他們甚至根本就不在乎底下的百姓被壓榨了多少,只在乎這些徵收而來的糧食能不能進入國庫。

 張居正的考成法,早年確實打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真正為國家辦事的官員,後期則是演變成了一群為了政績完全不當人的政客。

 功勞是自己的,鍋是皇帝的,苦是給百姓吃的。

 【晟武十六年十月,楚世昭前往各地微服私訪,不久之後,楚世昭取消了考成法,同年,楚世昭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招撫南方的蠻族。】

 【晟武十六年十一月,在雲南當總兵的藍殊,因為南越常常侵擾邊塞而感到不悅,在沒有得到軍令的情況下,擅自出兵攻打南越。】

 【晟武十六年十二月,藍殊攻打下了河內郡,收復了交趾,向朝廷表功。】

 【

楚世昭對於藍殊擅作主張的做法很是無奈,但是這一次,楚世昭沒有封賞藍殊,如果大景王朝境內的每一位將軍都照著藍殊的方式去取得戰功,那麼大景王朝各地的總兵,都會學習藍殊,四處開戰。】

 【晟武十七年,大景王朝的航海業有了顯著的發展,很快大景王朝發現了夷島,開闢了前往東瀛的海路。】

 【晟武十七年三月,楚承巍自幼身處戰亂的年代,對於行軍打仗頗感興趣,他常常想象自己作為將軍的模樣征戰沙場,這導致楚承巍難以接受大儒的教誨。】

 【“一群只會隔靴搔癢的腐儒,豈能知道本東宮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