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元庭事變,楚世昭光復大景!
而楚世昭顯然也知道這支蒙古王庭在滾雪球的能力上有多麼的恐怖。
一開始的時候,蒙古王庭是一路橫推,差點就拿下了整個大景王朝的北方。
如若不是早期蒙古的統治還不夠穩定,各地都有大周故臣的起事,真給蒙古消化了這些地盤,楚世昭大概率是要被平推的。
從各地的數值來看。
不同地方招募的士卒,他們的初始能力也是不同的。
像北方的士卒,十個人裡面有三個人能刷出【騎術】這個基礎詞條能力。
而南方的士卒,十個人裡面能有三個人能刷出【水戰】這個基礎詞條。
不同地區的士卒,更是有著不同數值,北方士卒的武力普遍要比南方士卒的武力高出那麼一點點。
將領、臣卡的能力數值倒是不受限,不會有太大的偏差,但這些較為基礎的能力上,兩邊地方的士卒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就光說南方士卒很少出現騎術這個基礎詞條,就讓楚世昭的騎兵死活養不起來。
楚世昭想要在南方養騎兵,必須先去培養這些士卒的騎術能力,要比常態招募,多出半年的時間去訓練。
而北方地區之間的鄉勇,也有高下之分。
像接近邊塞的這些地方,如涼州,其招募過來的基礎武力值,可能還要比北方很多大鎮招募過來的鄉勇武力還要高。
最令楚世昭頭大的,還是模擬推演裡的這個地形設計。
南方士卒到北方打仗,是會出現負面狀態,又有不熟悉地形的地圖效果,一打敗仗就容易吃癟。
同理,北方士卒到南方打仗,也容易出現中瘟疫的狀態,也是不好打的。
可問題是,楚世昭作為北伐的主攻方,他深知繼續耗下去,是自己這一方更加吃力。
別看渡江是有天險可以防守的。
就大周王朝這個南北兩地人口來說,北方的繁榮程度更高,人口數量更大。
要是長期運營下去,楚世昭一定是失利的一方。
這一次模擬推演,楚世昭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既要打又要磨,打是消耗蒙古人的有生力量,確保蒙古人不能短期內就消化大周王朝的北方,磨是楚世昭也知道自己不可能一口氣就戰勝蒙古,遲緩對方的發育速度,又讓自己有成長空間,才是對策的核心。
事實也證明了蒙古人在治理地方上的能力是一塌糊塗的。
五年的時間,南方的生產力是有天翻地覆的增長,楚世昭的政策一律鼓勵生產,推崇貿易。
蒙古王庭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只有貿易,在北方收納的稅以及糧草,大多都是要歸於周人鄉紳地主的頭上。
在地方上的百姓生存壓力,楚世昭的治下相對安逸,蒙古統治的北方就不是很太平,頻頻的起義,也是不斷給楚世昭續一口。
打到這個階段,蒙古人被迫西征,不是他們不想打楚世昭,是蒙古人沒得選。
楚世昭的防守策略實在是過於穩固,而且又有震天雷這樣的火器日益成型。
他從來不盲目和蒙古人選擇野戰,通過震天雷的射程和城防,不斷地壓制蒙古人的攻城路線。
蒙古人也不可能真拿自己騎術專精的精銳跑去當炮灰,擱那攻城頭,負責主攻城池的,只可能是周人的步兵部隊。
說實話,在古代戰場吧,你打順風仗,那是一個比一個勇,你打逆風仗,打了一次,後續就不可能賣命了。
為什麼遊牧民族要打仗。
因為窮,打仗打贏了可以搶別人的東西。
一直打仗,又打不進去,一直看著身邊的同僚在戰火中死去,這給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北方大族也不是傻子啊。
有利益才賣力,打不了,還天天消耗自己的有生力量,那不就是給別人趁虛而入的機會。
實力才是自身地位的保障和根本。
保存實力,象徵性打打,打不進就告訴蒙古人,實在是不好打。
蒙古人又不可能真的往死裡逼迫,把他們趕到楚世昭這邊的陣營去。
像蒙古這種以打仗經濟為生的民族,他就屬於只要能贏勝仗,就能一直推進下去,只要耗住了,打不贏,就自然崩掉了。
西征是蒙古人選的嗎?
是他們打不過楚世昭,推進不了,那不就只能換條路打了。
但是蒙古人在西征的路上一往無前,就越顯得楚世昭這一方有多
麼的難啃。
現在就屬於是楚世昭和蒙古王庭互相卷各自的軍事能力和素養,拉出來的軍隊,往外一溜,都是極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