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我生煩 作品

第129章 楚世昭和桓盛,亦如景帝與晁錯


 永晉二十九年六月七。

 在府邸的桓盛如願以償地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他不僅接到了永晉帝親發的聖旨,又和永晉帝在宮中相談,此刻的他就感覺數年以來的坎坷難行,一夜之間如逢甘霖,終是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要知道桓盛自出仕以來,整日在長安之中奔波於那些繁瑣而陳雜的小事,雖然兢兢業業,但難有升遷的時運,自從被拔擢為兵部侍郎以來,他就感覺自己的仕途迎來了久違的曙光。

 現在他接過了永晉帝的任命,不僅是欽差大臣,更是臨時能夠總督東南一帶的兵權,除卻平定叛亂之外,還要身負國策之重任,這些事務辦得妥當,足以在史書上留下幾個字眼,而這便是他心中夢寐以求的機會,實現自身抱負的機會。

 就在這時,門外的小廝喊道:“老爺,晉王殿下要見您。”

 桓盛收斂了他一展宏圖的雄心壯志,連連招手道:“請他進來。”

 不多時,楚世昭就這麼一路從走廊進來,他微微拱手,算是淺禮,隨後就開口道:“我父皇差遣你去東南做欽差之事?”

 桓盛打量著風塵僕僕的楚世昭,也沒有隱瞞,或者說沒有隱瞞的必要,永晉帝的旨意很快就會昭告群臣。

 “殿下,陛下是有此意。”

 楚世昭沉吟片刻道:“除卻平叛,應當還有些事情叮囑過你了吧?”

 “正是。”桓盛答道:“平叛是小事,陛下要我改稻為桑,為國庫開源才是主要之事。”

 果真是改稻為桑。

 楚世昭其實也沒有太大的意外,因為大周王朝的國庫虧空已經到了一種匪夷所思的地步。

 在楚世昭政變繼承天下的時候,大周王朝哪裡是入不敷出,根本就是舉步維艱,基本無財可用。

 別說國庫了,就連永晉帝的內帑都是空的。

 而這內廷,便是皇帝的私庫,算是個人財產,除了嘉靖老頭比較離譜,經常把國庫當成自己的內帑來用,大部分皇帝都是把國庫和內帑分開算的。

 別的不說,光是三府軍吃空餉的陰兵,這些憑空冒出來的損耗,就夠國庫狠遭一波莫名的虧空。

 當時楚世昭能湊出銀子來,間接也是靠著政變的因果產生的,桓盛殺了楚世昭的三個兄長,得罪死了王氏,那麼楚世昭也不可能留著王氏繼續和自己作對,於是一不做二不休,一併抄滅了王氏的家產和三族。

 可以說王氏提供的財富,成為了楚世昭的啟動資金,再然後盧馬之亂爆發,楚世昭繼續通過平定叛亂的過程,不斷地重新分配資源。

 這些都是非正常手段,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

 現在這種情況,完全不可能有這種機會,朝廷想要填補虧空,想要收入,就得想法子開源。

 大周王朝也並非沒有真正的賢才。

 京兆杜氏的名望在長安很高,尤其是杜知韞,他的私德極佳,也是少數不多從不站隊的大族。

 更重要的是,杜知韞覺得官員全部選拔推舉那些大族出身的人是不對的,不僅要注重品性,還要觀察他們的才幹,若是沒有實際的才能,就不該委任事務。

 然後,杜知韞死後,杜氏就沒有起來過了。

 無論是楚世煦繼位,還是楚世昭上位,杜氏都被踢出局了,前者是因為杜氏沒有主動抱團大族,而且常常提出違背自身群體利益的看法,他們表現得過於正常,以至於不帶他們玩,楚世昭則是太注重才幹,杜氏後人的才能大多沒有達標,只是道德較高,養著還行,重用的話,他們排不上號。

 比他們才能卓越的人太多,楚世昭繼位的時代,又要大刀闊斧地變革,那就更加吃能力了。

 何況,楚世昭大部分時期都是悍臣滿朝的狀態,杜氏後人真的很難擠進來。

 這一次改稻為桑的國策,就是杜知韞提出來的,但是楚世昭不得不說一點,改稻為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執行的過程永遠好不了。

 因為這道國策就非常想當然,就是所有執行的過程都要極其理想的狀態下才能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