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背嵬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目前大周王朝的整個版圖被馬溯安和盧毅的叛軍侵卷的速度極快。
甚至能夠說得上勢如破竹。
之所以擁有如此恐怖的陣仗,其主要原因自然不只是這兩個人與匈奴人合謀,藉助了外在的力量。
匈奴人真要那麼強,他們很早就該平推大周王朝,一路打過來了,很多時候,匈奴人都是趁著大周王朝內亂嚴重,消耗慘重的時候再打過來的。
大周王朝雖然進入了虛弱期,那也不是一個沒有攻城器械的遊牧民族可以隨隨便便就能打下來的。
這一次難打的地方在於盧毅和馬溯安這兩個人。
馬溯安是邊將,盧毅曾是三府軍的將官,又當過節度使,他的能力可能不怎麼顯著,可是盧毅依靠身份和地位是當過高級將領的,所以具備了很多常人沒有的情報。
就看進攻路線就知道了。
盧毅是讓馬溯安和匈奴人去打晉陽這一塊,自己則是換了一條道,往滄州、青州這一帶南下攻打的,比起匈奴人,這兩個人有攻城器械不說,還專挑楚世昭沒什麼掌控力的地方打,這才是楚世昭防守頭疼的地方。
而且,盧毅和馬溯安是合夥人的關係,不是上下級的關係。
楚世昭原本還有反間計之說,畢竟馬溯安是出了名的有勇無謀,一旦怒了,他什麼事情都能幹得出來,反殺盧毅是極有可能的。
但是,盧毅直接就和馬溯安分兵了。
偏偏盧毅挑選的地方,都是大周王朝的弱側。
太平的時間長了,大周王朝上很多地方都是不懂戰爭的,尤其是大周王朝腹地的這一塊地方,可謂是一碰就碎。
要知道長安的三府軍都有吃空餉的陰兵事件,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那麼多不存在的士兵吃軍餉,天子腳下都如此,你還指望其他地方的官軍能有什麼戰鬥力?
加之盧毅用的還是戰鬥力較高的邊軍,一路下來的攻城,不費周章。
關鍵,盧毅這人還騙馬溯安去打晉陽。
這樣一來,馬溯安和李瑾打得越久,盧毅在另一側的戰線就更順利。
大周王朝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分兵對付盧毅這一路的攻勢。
李瑾這邊的位置很重要,晉陽不容有失,沒有這道防線卡著馬溯安大軍的路,搞不好就是一瀉千里,匈奴人和馬溯安要長驅直入了。
盧毅對大周王朝的威脅很大,但馬溯安和匈奴人的威脅就不大了嗎?
要是這邊沒守住,楚世昭能保證另一種五胡亂華的事件不爆發嗎?
楚世昭要想盡早處理盧毅,就要速戰幹掉馬溯安。
不過,李瑾對‘速戰之說’卻秉持反對的態度。
不是說李瑾畏戰懼戰,而是叛軍連戰連捷,不適合主動發起進攻。
馬溯安的部隊,其特點就是速戰,極其擅長野外作戰,攻城反而是他們的弱項。
先前許多地方失守,就是沒有熬住性子,放棄了城池最堅固的防守,主動選擇和對方在野外交戰。
匈奴人利用騎兵的機動性,遠遠地使用弓箭射殺大周王朝的步卒,而大周王朝的騎兵又比較少,能打出一換一的戰績,都是己方的騎兵神勇發揮。
無論是裝備還是野外作戰的經驗都遠遠不及對手,所以李瑾認為要一直熬下去,熬到對方沒有耐心,熬到對方心態焦慮了,再主動打過去。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李瑾想打的就是對方士氣衰竭的那一波,而那個時候,也是敵軍最薄弱的時候。
但是,李瑾不是楚世昭。
他是出於將領的角度,對於戰爭走勢最佳的判斷來進行選擇,他的排兵佈陣是沒問題。
然而楚世昭亦有自己的大局,他這邊和馬溯安磨蹭的時間越久,之後平定盧毅的叛亂就越困難。
盧毅他沒來正面戰場,實力也沒有馬溯安這邊強大,但問題是他是能夠通過蠶食大周王朝的地盤,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實力。
等於說楚世昭拖得越久,後面想剷除盧毅的叛軍就越困難。
楚世昭直接否決了李瑾的意見。
他就是要打。
而且,大周王朝的騎兵野戰不行,那是之前,現在楚世昭練了一支背嵬軍出來,要是野戰還是不行,那豈不是白練了?!
比起玄甲騎的正面衝陣能力。
適合打大軍團作戰。
背嵬軍的野戰能力,奔襲能力,迂迴能力,輕甲穿插能力,是比玄甲騎更強的存在。
【永晉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楚世昭將楊延朝編入自己的背嵬軍中,他對於李瑾的戰法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兩人探討思路,李瑾立刻明白了楚世昭要吃下馬溯安的緣故,但李瑾先是贊同了楚世昭坐鎮軍中,可慮千里之外,旋即又發出了他的疑問,“若是陛下在此役之中損兵折將,又該如何應對盧毅的叛軍呢?”】
【是的。】
【楚世昭一切的想法,都建立於成功剿滅馬溯安這支叛軍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