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楚規桓隨!封狼居胥的時刻記錄卡!
桓奕是一點都不想管事的。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這一點,桓奕從始至終都是不忘初心的,因為她的那兩個哥哥,都不太是那種老實人。
這兩個人都沒有帶桓氏走向繁榮復興。
一個是自以為變法圖強,可以光耀門楣,使得自己名流千古,甚至認為作為天子的孤臣,獨臣,他這麼拼命給人當刀,去幹那些不聽命於天子的人。
楚家皇室是不會背刺他的。
結果當桓盛變法,把該得罪的人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也得罪了,大周皇長子,名義上的正統繼承人楚世煦直接將桓盛當替罪羊送出去殺了,以此謝罪,討好那些變法後受損的利益集團。
光殺桓盛一個人不夠,楚世煦是直接誅族的,把桓氏一家都給滅了。
他的大兄這樣搞事情,也就算了。
問題是,桓奕一直抱有希望,認為是自己重要‘保命’護身符的二兄。
他腦子也特麼的有問題。
桓節入京的時候,桓奕覺得自己穩了,有桓節的兵權節制中央的朝政,配合楚世昭出類拔萃的能力,大周王朝足以從中央反射到地方,實現由內及外的中心。
結果呢?
桓奕錯估了局勢,或者說桓節握有的權力和楚世昭具備的權力差距太大,在絕對差距的情況下,他的二兄沒有任何理由無條件支持楚世昭。
他願意擁立楚世昭,但是桓節想要分享執政權,按照他的想法來影響天下局勢。
這哪個天子能容忍啊?
桓奕就不理解了,她和楚世昭培養一下感情,到時候生個崽崽,她的這個二兄擁立楚世昭當皇帝,她和楚世昭的崽崽就是太子。
那折半來說,不就是桓氏後人也坐擁半壁江山了。
就非得沾那個權力。
那點權力會給人帶來不幸!
於是乎...這個頗有個人思想,總想著和關中士族大戰特戰,大幹特幹的二兄桓節激流勇進,就是喜歡硬著頭皮做他所謂的大事,接著把自己也送了。
後來得勢的中央朝廷興師問罪,不是楚世昭力保桓盛和桓奕,他倆現在就在天牢挨著了。
攤上這兩個兄長,桓奕已老實,真認慫,對於什麼權力不權力,她沒有絲毫貪慕之情。
你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真沒數嗎?
學她那兩個兄長,就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所以桓奕每一次模擬推演的選擇,都非常的謹慎。
她是儘量避開危險的選項,能不為楚世昭帶來沒必要的風險就不帶來,安安分分幹好自己的事情,比什麼都強。
可現在桓奕是沒有辦法了。
她是隻能頂上來。
一是楚濟鉞這個兒子的年齡尚且還小,悍臣滿朝,想要節制很不容易,這個時候外戚不發揮作用,下場就是權力被楚世昭曾經的部下一步一步瓜分和架空。
二是你挺不住,那南邊還有一位自認‘真龍天子’的存在虎視眈眈。
三是如今北方,是楚世昭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基業,桓奕不能看著這個基業就這樣沒了啊。
她丈夫打下來的基業,那就該拼死守護,到時候再把這個基業好好地留給成年以後得楚濟鉞,那麼...九泉之下見到楚世昭,桓奕也能對得起他。
其實桓奕也想像李鳳寧那樣躺贏,但是這一次的局勢,因為個別的事件穿插和影響,導致比上一次的模擬推演多了很多不該有的變故。
這就是所謂的一念之差導致的歷史走向變化。
不過,桓奕是怕死,但是這不代表她懂得少。
她所在的桓氏,其實可以算是涼州名門,只是關中人不認桓氏的名門,認為桓氏不過是地方上一個知名的豪強。
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桓氏的家族上面沒有出過專治經學的大儒,多數都是地方太守、節度地方的封疆大吏。
像桓盛這種積極入朝為官,想要謀取功名的,就是想把家族從地方豪強變成真正的名門。
桓氏的底蘊其實就是和尋常名門差不多,遺憾的是那些所謂的門閥貴族不怎麼認這一
套。
只認你祖上出沒出過大儒,出沒出過知名的官吏。
桓奕是受過比較優秀的家世教育。
所以她仔細檢閱過了先前楚世昭的做法,其實對局勢吃得很透,現在她的想法,就是按照楚世昭的既定設想,繼續沿用他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