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5章 突厥大軍南下(上)
第1115章 突厥大軍南下(上)
歷史上的匈奴、柔然、鮮卑、突厥、回紇、契丹、女真等遊牧民族崛起時都特別強勢,不斷的侵犯中原,除了掠取更多生存資源外,也有維持體系的重要原因。
不像中原王朝,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是分為開創期,發展期,消亡期。王朝真正的生命時間體現在慢長的發展期,首尾的開創期和消亡期,時間都特別短。
而遊牧民族的‘王朝’,幾乎只有開創期。
這是一個只有靠不斷吞噬其他勢力才能生存的怪物,只要停止進食,自己就會解散垮掉。
成吉思汗是把這種擴張方式發展到極致的梟雄,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了空前絕後的大蒙古帝國。只可惜,哪怕他是天縱奇才,也沒有辦法維持這種龐大的體形。
以至於他一死,整個勢力就分成幾個王國。而這些區域國家繼續分散,最終消亡於歷史長河之中。
其實,類似成吉思汗的梟雄人物,華夏民族誕生了很多,只是他們知道這樣曇花一現的王朝,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延續這種體系,戰勝時間長河上了。
若是像成吉思汗那樣,只考慮打,而不考慮守,只求體形規模,不求長遠延續的話,秦始皇和漢武帝那樣的人物,能打下全世界。
後世的女真生活在半遊牧,半農耕的環境下,他們坐東北而望天下,南邊是穩定的農耕王朝,北邊是強大的遊牧民族。
這樣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他們的視角,能把兩者的優缺點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們把兩者的優勢結合在一起,建立的大清同時具有強橫的武力和戰勝時間長河的穩定,突破了中原王朝雖久而不強,遊牧汗國雖強而不久的缺點。
只是遊牧民族沒有對抗中原的強大文明,掌權者害怕重複鮮卑漢化而失去民族色彩的老路,又怕像之前的金朝和元朝一樣,因民族太過獨立而落得一個‘無百年之國運’的結局。
所以他們採用了折中之法,在統治文化上接受,搞滿漢一家,維持王朝大一統體系。在血脈融合上又十分抗拒,搞滿漢對立,企圖保持所謂的血脈純正。
這種複雜的心態和彆扭的操作手法,使得他們在思想上被吞噬同化,在肉體上又被主流所排斥。
加上大清在鼎盛時期,放眼宇內,幾乎一家獨大,外部又有沒有時時可能帶來滅國危機的強大勢力壓迫,導致統治者開始懈怠,放棄了開國時期前幾任君主的那種銳意進取之心,安於享樂。
最終也不可避免也走向了中原王朝的老路,因懼怕失去對王朝的控制力,而拿起屠刀,自毀長城,閹割了自己。整個王朝越來越虛弱,最後終於被大航海時代的浪潮給拍的粉碎。
李言知道,限制一個勢力發展腳步的,只有自己。
無敵,就是一種災難。
是以他順勢而為,把整個東方的南部區域全都給了大唐,卻把北方草原,留給了突厥。有突厥在北方不斷威脅,大唐君臣始終都會提心吊膽,不能放下警惕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