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海量的財富
“百姓常年耕耘,大概會遇到豐年、常年和災年。”
“災年就自不必說了,糧食減產,民不聊生,這是整個國家的災難;而常年稅收正常,百姓把一年收入的大半上交,自己只留下一小半用做餬口。”
“照理說豐年糧食產量極高,百姓應該能吃飽肚子,現實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李象詫異的問道:“為什麼,父皇,是因為朝庭會加稅,收取更多的糧食嗎?”
“不是,朝庭每年的稅收都是固定的,並不會因年景如何而波動,因為朝庭的開支是固定的。”
李言一句不因年景而波動,就讓李象的心中一驚,這豈不是代表著,災年也照樣要收取稅收嗎?
很難想象,百姓田間糧食銳減或者顆粒無收,還要應付朝庭的橫徵暴斂,難怪每到災年,各地都要爆發規模不等的衝突,更有甚者,百姓衝擊縣衙,扯旗造反。
李象心思單純,明顯感覺到這裡面的不對,懾懾的張了張嘴,臉色極為複雜,最終也沒有問出口。
他雖然頭腦簡單,卻也知道這裡面可能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出於謹慎,他只是眼神動了動,到嘴邊的話被嚥了下去。
李言見到這一幕,露出明顯的讚賞之色,若是李象口無摭攔,那就說明他的水還是太淺了,別說去解這麼複雜的題的,就是連看到題目也不可能,下面的話李言也不會再說了。
即然他能意識到問題,還能去考慮該不該問出口?
就說明,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練,他已經開始想複雜的問題了,思想也進入到第二個層次了。
於是李言毫不避諱的說道:“朕知道你想問什麼,百姓遇災,已然食不裹腹,為什麼朝庭和地方還要收稅,這不是逼得百姓活不下去嗎?”
“這裡的問題同樣很複雜,其中朝庭稅收並不多,大約只佔小部份。就算遇到災年,百姓一樣能應對,這裡面的大頭是地方縣衙的各種收入,包括了維護基層管理的運轉。”
“當然,有公就有私,有了合理的理由,自然可能無限延伸,合理的,不合理的,統統打包在一起。”
“他們巧立名目,各種形式的攤派,都會以稅糧的名義落實到百姓頭上。即使朝庭下旨免去該地的稅收,也不過是減去三成,其它的七成,還是避免不了的。”
“啊”
李象詫異的問道:“竟然有這麼多,我還以為都是朝庭的。”
“基層管理的維持是全社會穩定的根本問題,這個問題朕不會告訴你答案。你需要帶著問題,自己去了解,必要的時候,可以微服下去,走訪長安附近的縣衙,親自去摸清楚。”
李言臉色無比沉重,他當然知道,有些人就是想讓百姓活不下去,逼得把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拿出來售賣,以此兼併土地,並且把百姓變成他們的佃戶,世世代代受其奴役。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的巨大災難,恰恰是有些人千栽難逢的壯大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