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默契的生意(上)
第951章 默契的生意(上)
這幾年大唐的走向,除了北方突厥崛起外,基本上都在太子的設想之中,分封制也完美的兼容了後來的各項國策,使得大唐突破桎梏瓶脛,迎來飛速發展。
可惜,如此人物卻英年早逝,著實領房玄齡嘆息,這非但是李氏的損失,更是華夏民族的損失啊!
“玄齡,你是知道的,建藩的目地,最終還是為了消藩。”
李世民憂心道:“可這要等到漢人完全將西域和雪域消化下來之後,才可施行,不知道要多少年後了。太子曾說過,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一百年,多則幾百年。”
“使整個西域所有百姓盡皆我漢人面孔,說的也是漢話,瀆漢書,行漢文,與中原無異,方可行消藩之舉。”
“若是過早消藩,遭受反噬,引起眾諸侯的圍攻,恐大唐為之不存啊!”
房玄齡最初也是不願行分封的,因為分封諸王,對大唐是不利的,容易造成藩鎮害據,尾大不掉;可當他了解到,此策最終利益是著眼於整個民族後,就瘋狂的贊同了。
做為一個熟悉歷史的智者,他很清楚,整個民族的利益,是高於一家一姓的王朝;大唐雖然不一定能走多久,可這項政策只要堅持下去,子孫後代都將為之而受益。
不過,做為大唐的左僕射,他還是要盡力盡力的為大唐延續壽命,用以支持整個民族的擴張,於是附合道:“陛下說的不錯,不過,歸根結底,還是要增加大唐本土的實力。”
“雖然西邊有一百多諸侯,可他們實力分散,相互忌憚,制衡之下,誰也不敢輕動。”
“若是以前,西域的勢力一旦壯大,就會虎視中原。”
“可現在,他們先要相互吞併,一統一西域,最後才會進攻中原,多了一個步聚,我大唐就能從容應對。”
“雖然眾諸侯被封出去了,可西域大多苦寒,環境惡劣,每個諸侯實力都是異常弱小,根本不敢挑釁大唐,更不敢丟掉大唐的旗幟。”
“按照周朝分封諸侯後的歷史軌跡來看,發展到後來群雄爭霸,戰國七雄,至少用了六七百年;而我們大唐封的更散,更多,臣以為,至少千年之內,不用操心西域的問題。”
說到這裡,房玄齡臉上露出自傲的神情:“難道千年時間,我大唐佔領著富饒的中原,難道還會怕了他們不成?”
李世民也是認可的點了點頭,隨後憂心的看向北方:“我們大唐在發展的時候,突厥汗國也沒閒著。這幾右賢王東征西討,完全統一了整個草原,勢力直抵西部的西突厥和中亞的拜占庭。”
“一點兒也不輸大唐啊?”
“原以為突厥勢力人心分散,叛亂不斷,隨著地盤的擴大,也會理所當然的分裂。可沒想到這右賢王手腕如此歷害,竟然沒有出現我們料想的局面,右賢王依然牢靠的掌握著整個草原。”
李世民即羨慕,又不甘的看向北方那不比大唐要小的龐大領域,嫉妒的說道:“草原不同中原,又沒有龐大而嚴密的統治體系,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