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關隴貴族(一)
李言提出的問題,是魏晉南北朝幾百年間籠罩在中原大地的核心問題,和這些貴族們比起來,無論是後宮干政還是武將擅權,都算不上什麼大難題了?
所謂五姓七望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關隴八大家是隴西李氏、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弘農楊氏、蘭陵蕭氏、太原王氏、趙郡李氏和清河崔氏。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關隋軍事貴族集團。
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關隴貴族集團”,這些世家大族以姓氏為主要標誌,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家族上下同氣連枝、生死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而李言對這些人的認識,集合了後世的資料和觀點,比當代人更瞭解。
門閥、士族、世族、世家、豪強等,其實都是一種意思,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是一個對在歷史上存在了數百年的階層的稱謂。
一個因種種原因而產生的怪胎,集諸多種特殊權利於一身的恐怖存在,是一種畸形的政治生態。
門閥政治起源於兩漢,在魏晉時期達到鼎盛,南北朝時開始衰落,最終在晚唐五代徹底消失,退出歷史舞臺。他們曾經深深影響著數百年的歷史進程。
以至於在民間流傳,歷史上無千年的王朝,卻有千年的世家。
最初,士族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他們世代讀書,研究儒學,有聲望、有歷史,德高望重。
豪強地主,是地方上經商、務農甚至通過不正當方式聚斂巨量財富的人,之後經過正當或不正當的方式,擁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他們擁有經濟實力,但政治地位卻不見得高。
自東漢末年以來,士族與豪強逐漸合流,成了眾所熟知的門閥,正式作為一個階層誕生。
而隨著中央朝官和地方勢力的合流,門閥出身的官員在官場上所佔據的比例,一直在上升,
漢獻帝建安年間佔據了朝庭官員的29%,至東晉時期達到了頂峰的80.8%。
在之後的整個南朝期間,一直保持著半數以上的比例。
到了隋唐時期,這一比例仍然很高,不過數據呈下降趨勢。隋朝時為67%,唐朝安史之亂前為56%,安史之亂後仍在五成以上。
此後數據反常的逐年上漲,甚至一度達到了89%以上,超過了士族政治的頂峰東晉時期,但實際影響力卻不可同日而語了。
數據上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唐朝的中央朝廷已經無法在向地方上派遣官員。
從漢末到晚唐,無論王朝怎麼更迭,門閥卻屹立不倒,總能在新王朝中繼續身居高位,繼續榮寵顯貴。如果說歷史是帝王將相的歷史,那這八百年,就是門閥士族的歷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