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的石頭 作品

第627章 李世民的良苦用心(上)

 看到常勝一臉的驚愕,李言隨意的說道:“不過是他們看到永通渠斷了,都不願把糧食拿出來,想著囤積居奇,到國庫沒糧的時候抬高價格賣個好價錢罷了!”

 李言當然欺負常勝不知內情在這裡胡說八道、信口開河。

 不過他覺得事實和自己所料的應該不會有太大差距,要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都年中了。眼看年底就發起對突厥的傾國一戰了,兩大勢力的對決,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物資。

 此時京裡的錢糧甲械戰馬草料等物資肯定是積攢的海了去的,怎麼可能缺糧呢?

 原劇中李世民隨隨便便就放出四十萬石的所謂壓倉糧出來讓李承乾折騰,而且還不管不顧。這隻能說明,李世民並不在乎,他想看的是太子的處理事情的水平,考驗太子的全局把控能力。

 之所以搞出一副虛弱的樣子,李言從一個帝王的超然視角去揣摩,從大局上考慮,覺得大概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李世民在示敵以弱,正是因為年底要開戰,所以才在這個時候向突厥展示出一種自顧不瑕的錯覺,影響頡利的戰略判斷。

 兵法有

雲,進而示之退,攻而示之守,若是頡利知道大唐會在冬季發起對突厥的全面進攻,肯定會提前做好準備,這無疑會增加大唐軍隊做戰的難度。

 向外顯示一種虛弱,則會讓頡利認為大唐不太可能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大規模進攻突厥,以放鬆警惕,這樣大唐可以出其不意,打突厥一個措手不及。

 其次,將內部可能存在的危機和隱患激發出來,客觀上來說,效果非常好,經過太子這一折騰,暴露了左屯衛禁衛軍的問題,將舊東宮一系的勢力徹底剷除。

 為接下來的大戰,掃清了內部隱患,避免了在關鍵時刻腹背受敵、變起肘掖的險惡局面。若情況真的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混亂和危險,李世民連地也下不了,走路都有問題,京帥軍隊頻繁動亂,那他穩定局面都有些勉強,那還打什麼頡利啊?

 開什麼玩笑?

 要知道這才貞觀三年,離武德九年頡利二十萬鐵騎大軍壓境才過去了三年,李世民就敢發起對頡利的大規模反擊,只能說李世民對大唐的領導和統治,十分堅強有力,國內情況也是非常穩定。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內部的問題,基本上都已經被他搞定了,這才有精力發起對外戰爭。

 這段時間,李言一直在思考一些劇中沒有顯露出來,而自己身臨其境的出現在這種環境之中,通過蛛絲馬跡,才發現的問題,這就是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李世民在這個關口,將週轉邊疆錢糧調動的事情交給李承乾,並不單單只是為了替其撐場子,壓一壓李恪,豎立太子權威,這些在鐵血帝王李世民的眼中,都是不值一提的。

 實際上李世民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那就是接下來唐突之間的傾國一戰。

 做為一個帝王,李世民將國內能打的軍隊都派往前方,而內部十分空虛,若是有人在內部生事,就容易遭受內外夾擊的危險局面,所以要穩定後方,只能由他親自坐鎮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