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監管正黃旗
“掌管軍隊,最主要的是忠心,其它的都可以慢慢學。在這點上,你比你其它幾個兄弟都要強,不爭不搶,重兄弟情意,知道為君父分憂,這點是最難能可貴的。你放心大膽的去做,萬事都有朕在背後給你撐著,小事你自己做主,大事再來向朕請旨!”
“是,皇阿瑪,有您這句話,兒臣就什麼都不怕了!”李言一臉正色的說道
康熙從身後的案上,拿出一面令牌,還有一張手諭,交給了李言,李言接過來一看‘茲任命皇十子敦親王胤?監管督辦正黃旗事務!’
李言跪下恭恭敬敬的說道:“兒臣領旨謝恩!”
“恩,去吧,朕要批閱奏摺了。”
“是,兒臣告退,皇阿瑪也要注意龍體,不要太過勞累。”李言這句話是發自己內心的,得了老爺子五萬軍隊,而且還是京畿附近的,老爺子這樣幾乎把半個京城的安危都交到衛自己的手上,這是多大的信任啊!
這讓李言略略有些感動,自己做得還是不夠啊!
但想了想,也覺得沒什麼,康熙首先是皇帝,掌握朝局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原劇中,雖然討厭老八,不也把豐臺大營兵馬交給了老八,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就是老八的人,康熙能不知道,可還是這樣做了。
這就說明,在康熙眼裡,權力需要制衡,哪怕那個人自己不喜歡。
但對於自己來說,就非常重要了,最起碼是利用自己來平衡,而不是老四或者老十三之類的其它人來平衡,這就夠了。
出了御書房,李言臉色平靜的往宮外走去,其實心裡激動不已,一直提醒自己要穩重。這次的任命,是不是意味著,老爺子已經越來越看重自己了。當然,李言知道,太子第二次被廢已後,直到康熙死前,並沒有再立新太子。這並不是什麼壞事,至少自己不用面臨其它兄弟的排斥和打擊。
太子胤礽真的犯了什麼天大的罪嗎?
也不見得,若是他真的無能,也不可能做了近四十年太子,說到底康熙年老擔心太子忍耐不住想提前上位,猜疑心重。而滿州人大範圍上,也屬關外遊牧民族的一支,有靠武力奪位弒君上位的傳統,人們也能接受,甚於從骨子裡崇拜從刀槍血海中走出來的強勢領袖。
不像純漢人王朝以自古以孝治國,禮法大於天,講究名正言順,不然人心不服。
康熙的擔憂和猜忌不是沒有道理,但做為太子的胤礽就尷尬了,稍有失禮和不到位,就會被皇上放大十倍看待,認為是不是忍耐不住了,想急著上位,暗中會不會埋怨君父活得太久了,怎麼還不死啊!
等等!
猜忌會像瘟疫一樣,一旦產生,就會不可遏制的肆意瀰漫,直到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將整個世界毀得亂七八糟。
而其它兄弟眼紅嫉妒太子的位子,明槍暗箭拼命的算計,搬弄是非挑拔離間,更會助長這種風氣;
再加上其它阿哥成長,候選人眾多,比太子優秀的兄弟也不少;康熙的選擇餘地也多了,自然看不慣一個看了近四十年的儲君,隨時隨地的挑毛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胤礽在這種壓力之下,心驚膽顫如履薄冰,過於緊張之下自然什麼都不敢做,這樣更被康熙不喜,要是勇於作事兒,做對了是應該的,要是犯點兒錯誤什麼的,自然就被無限的放大。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康熙的聖心。
自古以來,太子的位置,最是難當,半君半臣。
在面對臣子的時候是君,不能丟了儲君的風度,可是在皇上面前又是臣,不能搶了皇上的風頭。不像真正的君那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也不能像真正的臣子那樣,只要忠心唯上,辦好差事就行。
稍不注意不是冒犯了皇上,就是讓皇上覺得太跌份。真是上也不能上,下也不能下,李言想著就覺得恐懼,但願一輩子也不要做太子的位子。
當然,最好是直接做皇帝,省了太子的過渡。
......
李言出了宮,沒有回府,直接來到了理藩院,現在的理藩院守監自然不再是隆科多。李言也沒有多做緒叨,直接宣了口諭,赫免十三皇子胤祥。
理藩院的人趕緊將胤祥
放了出來,當然也沒人覺得敦親王來此假傳聖旨,這種事情,沒人敢開玩笑。
李言見到胤祥一臉精神的樣子,不禁感嘆道,這皇子做牢就是不一樣,就像住在自己家裡似的,一點也看不出被囚禁的樣子。
和後面被圈十年的狀態不可同日而語啊!
李言上前一臉熱切的開始收買人心:“十三弟,恭喜了,皇阿瑪下了口諭,讓我前來接你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