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 作品

第十四章護匈奴副校尉


 雒陽,北宮。

 劉宏坐在御榻上,放下手中奏疏,問道:“昔鄭縣令張虞為郎官時,光祿勳時拜尚書令,不知卿可記得此人?”

 劉虞沉吟些許,笑道:“臣怎會不記得此人?乃臣以為張虞年雖為弱冠,但才能出眾,見識不凡,故出任鄭縣令。”

 “陛下或不記得此人,但應該會記得《駁募鮮卑為兵疏》。”

 “《駁募鮮卑為兵疏》?”

 劉宏略有記憶,驚訝說道:“朕記得此奏疏乃尚書郎官所奏,莫非此郎官便是張虞?”

 “然也!”

 劉虞微微點頭,笑道:“張虞出身雲中,深諳胡俗,通曉胡語。昔於客曹時,便為諸卿口譯胡語。故知朝廷欲徵鮮卑為兵時,大驚失色,遂擬奏此疏。”

 劉宏露出深思之色,說道:“如此看來張虞乃德才兼備之士?”

 劉虞笑了笑,說道:“張虞年紀雖然輕,但卻少年老成,行事多穩重。今雖舍職而入雒陽救故主,但卻未不顧鄭縣政事。據臣瞭解所知,張虞自上任半年以來,政績多有建樹。”

 “如除南山食人之惡虎,清多年所積之刑獄,濟千名三輔流民。鄭縣地窄田少,張虞發大族開山借田,增口戶田數。如觀以上之所為,可堪良吏之名。”

 鄭縣離雒陽太近了,稍微派人查下,便能知張虞的政績。今眾人得知張虞即便奔波救王允,亦未放棄治理鄭縣,已是無話可說,反而佩服張虞盡職盡責。

 在這種情況下,張虞名聲在雒陽中漸起。眼下除了能鄙夷張虞出身卑微外,有心之人已是找不到可以詆譭張虞的點。

 而劉虞出於愛才的心理,願幫張虞說些好話。

 “今若繼續羈押張虞,看來倒是朕的不是了!”劉宏搖頭而笑,說道。

 “恕臣直言,陛下本無羈押張虞之念。”劉虞笑道。

 劉宏笑了幾下,對劉虞的話不置可否。

 對張虞這種能為故主出頭的官吏,他頗是欣賞。但欣賞歸欣賞,不代表他會贊同這種行為,將張虞交於廷尉處置,既有出於維護法律的念頭,更有殺殺張虞威風的想法。

 但自關了張虞起,張虞的名聲反而越來越大,不少人希望赦免張虞。這讓劉宏不由猜忌張虞是否故意入獄,好讓他的名聲傳開。若張虞提前預謀入獄以來揚名,而這年輕人的心計也太深了!

 不管張虞是否故意,就今時情況而言,還是要順應人心,釋放張虞出獄。

 劉宏沉吟少許,說道:“王允呈張虞疏,其自言聞幷州遭胡劫掠,今欲投身戎伍,為國家守邊,不知卿以為如何?”

 劉虞捋須微思,說道:“今邊塞動盪,選鄉人守鄉土,不失為良策。而單觀張虞才能,武更勝於文,弓馬更勝文政。眼下邊塞有難,而張虞欲為國家守邊,何不如壯其志。”

 鄉人守鄉土乃東漢眼下御邊的基本方針,如幽州的公孫瓚,涼州的董卓二人無疑是鄉人守鄉土的代表。

 幷州地區因常年作為漢胡的衝突地帶,自然也有相應的邊人守邊土,如郭縕、王柔、令狐發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