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 作品

第十章澄清天下之志




            雖說跟隨王宏進學,但王宏並非天天講課,其更多是採取放養式教學。先讓學生抄書,再讓學生自我學習,最後才會抽出時間講課。

其之所以會有這樣安排,除了教學的模式的不同,更多是在於遊學性質上不同。

古代師生關係雖說非常親密,但遊學讀經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而是可以類似為跟讀學生。

以公孫瓚學習生涯為例子,其先跟隨盧植讀書,後拜入劉寬門下,二者有明顯區別。

在緱氏山中學習經典,可以更偏向為遊學跟讀性質,而非具有明確的師生關係,故難說盧植是公孫瓚的老師。

當公孫瓚拜入劉寬門下,則具有實際意義上師生關係,故劉寬可以算是公孫瓚的老師。

張虞與王宏的關係,談不上師生關係,但因有郭縕的推薦信,關係會比跟讀學生更親密些。

故當得知張虞初到大麓山時,王宏主動命人在周圍騰出屋舍以供張虞、酈嵩三人居住。

屋舍距半腰宅院僅有一兩裡的距離,張虞、酈嵩二人每日都會步行至宅院抄書,或是借閱王宏所珍藏的文書典籍。

王宏家中的典籍為王家歷代之珍藏,其中不乏有先秦諸子百家的傳世之作。

酈嵩每日泡在典籍中,學得不亦樂乎!

因張虞有意學習兵事,王宏為其寫了幾本書籍的目錄,讓張虞從兵家的實操書籍入手,如《春秋》《吳起兵法》《司馬法》等書。

相比軍事理論濃厚的《孫子兵法》,王宏所推薦入門兵書更具有實操性,甚至因是王氏歷代所藏,其中還配有文字講解,以解學習者的疑惑。

暮春之月,草長鶯飛。

山院外的僻靜山亭內,張虞手持《商君書》,踱步細語品讀。亭中的石桌上堆著《吳起兵法》,將石桌面鋪滿。

長時間讀兵書,實在讓人乏味,故張虞常會配合其他書籍研讀。如《商君書》配合註解,倒是讓張虞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商君書》為戰國時期的著作,有些思想或許落後,但總體上闡述了法家治國的理念。

後世盛傳的馭民五術,不過是從《商君書》裡尋章摘句出來,並非《商君書》的核心觀點。其所有的篇目,不過是在圍繞著耕戰、治國兩點出發,告訴統治者如何打造戰爭機器。

“書倒是好書,但將法治清明,寄託於君主之上,又何其難也!”張虞將《商君書》放下,嘆道。

《商君書》太過強調法治思想,試圖用法律控制一切,這是張虞所得到的最大感受。

“咚咚~”

忽然,一陣清脆的琴聲從遠方傳來,在張虞耳畔迴盪。

琴聲溫潤,彷彿如溪水長流於林間,在某一時刻又如訴如泣,彷彿溪水將絕。

張虞沉心傾聽,目光順聲而去,琴聲卻是從樹林深處傳來。

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張虞拎起環首刀,順著聲音走入深林。

初春的樹林,綠意已是盎然,樹木密集,樹枝多有遮擋,張虞不得用手撥開樹枝,彎腰順著小道而行。

約走十餘步,本以為林中無道的張虞,眼前渾然開朗,一條石道從宅院後方,延長至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