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派對
哪怕在全國範圍內,廣東也是引入外商投資的先驅者之一。
早在1978年,也就是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年頭,太平手袋廠就在廣東東莞正式開業。
當時採用的經營方式是由外商提供設備、原材料、來樣,並負責產品外銷,由中國企業提供土地、廠房、勞動力。
這種被稱為“三來一補”的經貿合作模式在改革開放後十分普遍,並逐漸從服裝逐漸擴展到快消、電子、醫藥等諸多領域。
作為代工中心的廣東曾經還出現過“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奇觀。
這也是改革開放後到21世紀初的中國經濟由落後到崛起的寫照:藉助廉價勞動力和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吸納了低端製造業轉移從而拿到了“世界工廠”的頭銜。
但在社會繁榮發展的背後,隱藏在陰暗死角里的矛盾和複雜卻從未消失。
洋人們將核心技術捏在自己手裡,同時通過精湛的廣告營銷手段,將“進口貨”、“外國名牌”等概念深植在整整一代中國人的生活當中。
高額的市場佔比加之配套產生的海量工作崗位和稅收,讓部分區域的地方經濟發展對於外資企業產生了巨大的“依賴性”。
甚至某些政府官員還將外商資本視作自己的“政績保護傘”,從而所滋生出的“特權文化”更是屢見不鮮。
西菲爾集團是美國的服裝巨頭,影響力遍佈全球,作為這尊龐然大物在中國的掌舵人,弗朗西斯很自然地將中國人民給予他的熱情和寬容當作了某種“特殊待遇”。
此刻派對上的他正坐在奢華柔軟的沙發上誇誇其談,內容無非就是美國昂撒白人是全世界最高貴的種族,不管去到哪個國家都會得到“優待”,哪怕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也是如此,那些地方官員對自己人高高在上,見到他們美國人還不是“有求必應”等等。
這話說的傲慢之極,但卻得到了在場幾乎所有人的讚揚和認可,他們歡呼著舉杯,一如兩百多年前他們的祖先依靠武力佔領了印第安原住民家園後的模樣。